王允引着蔡邕和韩青进入宅邸深处的书房。
王允这才问蔡邕道:“蔡公,你身后的这位小兄弟是?”
韩青看向蔡邕。
像王允这样的世家大族子弟,压根不会看上他这样没有身份的人。
因此,只能看蔡邕了。
蔡邕有些意外韩青的沉着,暗暗点了点头,这才对王允道:“这位小兄弟是荀侍郎的朋友。”
荀侍郎,指的是荀攸。
荀攸目前在朝廷担任黄门侍郎一职。
王允听蔡邕这么介绍,神色一振,忙对韩青笑道:“原来是荀侍郎的朋友!”
说到这里,王允擦了擦眼睛,一副红着眼睛的模样道:“那大家都是意气相投的朋友。”
“对了,小兄弟,你找我是——”
蔡邕这才看向韩青。
韩青将荀攸刺杀计划很可能已经泄露的消息说了一遍。
虽然蔡邕说王允是忠实于董卓的,可熟知汉末历史的韩青知道,王允并不是真的忠实于董卓。
虽然韩青很不喜欢历史上的王允,但是,得承认,王允的确是汉朝的忠臣。
而荀家,至少目前也还是大汉的忠实家族。
这就是韩青需要利用的点。
他要借助博取王允的好感,从而更快地接触到皇甫嵩。
对于皇甫嵩,他没有好感。
哪怕皇甫嵩是大汉的忠臣、良臣。
如今他的小命还捏在于吉手里,于吉既然布置了任务,必须杀皇甫嵩,那死道友不死贫道,只能让皇甫嵩去死了。
王允听韩青这么说,极为震惊。
不过,他没有立马相信韩青的话。
看了一眼蔡邕,王允对韩青道:“既然如此,我想现在去一趟相国府。”
“如果事情是真的,我好想办法阻止。”
“如果事情是假的——”
王允没有说话。
但是,韩青已经听出了其中的意思。
如果事情是假的,王允要拿自己说事。
蔡邕就要阻止韩青。
这怎么行?
韩青此次找上司徒王允,蔡邕都猜到了“理由”,必然是借助司徒王允来阻止,甚至解救荀攸。
毕竟,司徒王允是世家大族的领袖。
荀攸作为颍川名门荀家子弟,司徒王允必定要保的。
只是,蔡邕有些懊恼带韩青过来。
他之前明明提醒过韩青,司徒王允是主动投降董卓的。
此人的心思,很难猜。
如今为了救荀攸等人,可能要将小命置于危险之中,于韩青而言,是没有必要的。
可蔡邕的话还没有出口,韩青就直接答应了下来道:“好!”
司徒王允松了口气,立马招呼韩青跟着自己一起离开。
蔡邕没有跟上去,而是回到自己家门口,默默地看着韩青跟着司徒王允离开。
看着韩青离开的背影,蔡邕叹息了口气。
原本他认为自己“追随”董卓,将来不管局势如何发展,他都必死无疑,无法活着出长安。
所以,他将董卓送给自己的佩剑给了韩青,让韩青将这把佩剑将来送给自己的两个女儿,给她们换取一点钱资以改善生活。
这是他作为父亲如今唯一能做的一点父爱了。
现在看来,韩青既然来了长安,而且主动找上司徒王允,怕是也和自己一般,很难活着离开长安了。
不过,蔡邕只是郁闷了一会儿就没有做他想。
这就是命吧!
自己劝过,对方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还要接触司徒王允,那就没有办法了。
再说韩青跟着王允直接赶往相国府。
相国府的守卫看到司徒王允,直接放他进去。
司徒王允向相国府的下人打听了下董卓的下落,得知董卓正在陪同孙女董白小姐在下棋,王允看了一眼韩青,松了口气。
韩青也不急。
现在还没有开始刺杀行动,并不代表这事就不会发生了。
少年徐福的言论证实了刺杀董卓计划泄密,而张宁劝说荀攸放弃刺杀计划失败,那么,荀攸等人必定要尽快刺杀的,不可能拖的。
司徒王允带着韩青就要离开相国府,去找越骑校尉伍琼,韩青口中要执行刺杀计划的主要人之一。
还没有出相国府,就见到一个穿着铠甲的青年将领骑着战马火急火燎地赶过来。
司徒王允眸子缩了下,张了张嘴,却没有敢开口。
韩青瞟了一眼司徒王允的神情,就猜到了,这个青年将领就是和荀攸商议刺杀董卓的几个主要人之一。
至于具体是何人,他就不知道了。
看着青年将领进入相国府,韩青低声问司徒王允道:“不要阻止吗?”
司徒王允这才看了一眼韩青。
不过,司徒王允没有直接答复,而是在原地来回度着脚步。
刚才的青年将领就是越骑校尉伍琼,眼前少年口中荀攸刺杀计划的几个主要人之一。
这个越骑校尉伍琼平时和董卓关系极近。
没有想到,却是真正的大汉忠臣。
如果可以,司徒王允想要阻止。
但是,刚才越骑校尉伍琼火急火燎的态势,怕是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阻止,可能阻止不了!
而且,如果刺杀真的成功了呢?
虽然这可能性很小。
想到董卓惨死,司徒王允还是下了决心,带着韩青又折返了回去。
他要亲眼到现场看!
韩青跟着司徒王允折回相国府,直奔相国府深处。
然而,这一次,两人还远没有到,就见到前面传来士兵的呵斥声。
接着,就看到越骑校尉伍琼满身血污,一瘸一拐地朝着司徒王允和韩青而来。
他的脸上满是愤懑不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