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争吵一片,李承乾也因此被关进了大理寺.
可李承乾还是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当秦怀道 听到李承乾这些遭遇后,也颇为同情.
不得不说,李泰这一首玩的漂亮.
他也不出面和李承乾争论什么,就找个儒家大儒恶心你!
恶心到你受不了了,你动手了,他李泰就赢了.
但李泰做的最漂亮的事还不是这个.
当李承乾被关进大理寺,他第一个找到李世民,替李承乾求情.
不得不说,李泰的政治手段是真的高,绝对不是李承乾可以比拟的.
这一首操作,让李泰在李世民面前加分不少.
从此后,李泰愈加得宠.
李世民几乎能将能封赏的东西,全都给了李泰.
这些事,坐在大理寺的李承乾都听的清清楚楚.
妈的!
这个李泰!
这是要逼着自己造反!
既然如此,本太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
再说侯君集.
自从侯君集从大理寺回来的时候,他就一直怨恨在心.
对于李世民,他已经没有任何感情可言.
李承乾的造反也不过是给了他一个契机.
既然是造反,反李世民是反,反他李承乾也是反,那么为何不借着李承乾,然后自己登基?
越想这事儿越靠谱.
就在侯君集心心念念这个事的时候.
李世民一纸令下,张亮被贬官了.
张亮当初也是在玄武门立过大功的.
如今却遭到排挤,被派往洛阳做都督.
侯君集见到了机会,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找到张良.
他直奔主题,问张亮道:“张兄,你怎么会遭到排挤?”
张亮叹口气,对侯君集说:“如果因为公务在外,做官就是遭到排挤,那么谁才是最冤枉的?”
侯君集眼眸一亮,看出张亮言语间的愤愤不平,他又道:“我平定一个国家,回朝后惹得陛下大怒,怎么不是排挤?”
侯君集说着还挽起袖子说道:“这样子活不下去,你能造反吗,要是可以,我和你一起造反.”
张亮一听,卧槽!
这哥们猛啊!
老子虽然被贬官,但也从没有过这种心思.
你侯君集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么?
张亮也会演,一口一个侯老弟说的对,侯君集看张亮这样子,那这事儿成了啊!
有了张亮这个猛将,如虎添翼呢!
可张亮不傻,天可汗陛下,说反就反,你怕不是弱智吧!
他反手就进了太极宫,找到了李世民。
……
李承乾出狱了.
积怨已久的李承乾,现在入出笼猛虎,双目充满了仇恨.
当然,除了李承乾之外,还有另一个人也是如此,甚至仇恨值比李承乾还要大.
他就是侯君集!
侯君集怎能无恨辛辛苦苦这些年,为陛下开疆拓土,可到头来呢,都是跟随李世民打江山的老臣,都是战功彪炳的当世名将,当初李靖灭突厥纵兵屠民抢掠,回朝后只是交卸了兵权,便被高高供起,而他侯君集回朝后却被锁拿下狱,流放千里.
处置待遇天差地别,尤其是西域诸国君主施压,而煌煌大唐却因这些蛮夷小国的指责,而加罪于他。
侯君集怎么想,都觉得自己成了李世民手中的一颗弃子,为了那些蛮夷,而放弃了他这个跟随多年的忠心部将.
如此不公的待遇,教侯君集心中怎能无恨东宫.
自从李承乾出狱之后.
最近东宫的客人就渐渐多了起来,多得有些诡异.
每日黄昏,城门坊门快关时,总有一些人面见太子,他们从来不走正门,皆由李承乾的心腹宦官从东宫南门,将其接入后庭.
东宫后庭有一片占地广袤的池塘,引曲江之水而充之,池塘的中间有亭台水榭,每日黄昏,李承乾便召集一些人到池塘中心的凉亭内,布置酒菜,挂起宫灯,一群人在亭内高谈阔论,吟诗作赋,效魏晋狂士遗风,常有开怀大笑之声从凉亭传出老远,往往通宵达旦宾主方兴尽而散.
外人眼里看来,这是非常正常的社交举动,李承乾最近一反常态,竟渐渐杜绝了女色,引三五友人亭中聚会,谈古论今,显然比终日沉迷酒色要强上许多。
看在东宫属臣于志宁等人眼里,自李世民动了易储之念后,太子殿下惶恐之下痛改前非,终于改邪归正,走上了正途,至少眼下已看不到殿下终日沉迷酒色的颓废模样,与三五友人凉亭内谈古论今,委实是一个好现象,颇有积极上进之新气象.
所以,对李承乾常召友人东宫聚会一事,诸多东宫属臣包括李世民布下的眼线都看在眼里,众人都很欣慰,更乐见其成.
而李承乾也没让大家失望,白天老老实实读书。
房玄龄,孔颖达,岑文本等当世名臣大儒皆尽己所能,教授太子学问,而晚上则邀三五友人吟诗作赋,谈古论今。
如此改变,连太极宫的李世民听了眼线的禀奏后,脸色都稍见缓和,只是没好气地哼了声,却再也不提易储之事了.
其实,李承乾如果真的这样积极上进的去,他目前的危境以及摇摇欲坠的地位未尝不可挽回,他最大的优势便是嫡长子身份,在这个长,极重纲常的年代里,嫡长子便是天生合法的继承人,如果不是行太过不堪,但凡一点瑕疵,世人都能忍则忍.
可惜的是,李承乾所做出来的这一切,全只是表象,是一场蒙骗天下人的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