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主任话锋一转,放低了一些声音,说道:“眼看就要毕业分配了,怎么样?有没有考虑好未来的路?省教育系统的大门,可是永远向优秀人才敞开的!像你这样有思想、有才华的年轻人,正是我们急需培养的骨干力量啊!”
来了。杨帆心里有数。他迎着郑主任殷切的目光,坦然道:
“谢谢郑主任关心和厚爱。家里情况您也了解过一些,现在算是缓过来了点。《渴望》的稿酬加上人文社那边刊发的《红高粱》和《凤凰琴》的稿酬还没领,经济上已然没了后顾之忧。”
“正好,之前去BJ改稿子的时候,在中戏那边遇到他们排新话剧,负责音乐的华夏音乐学院姜红教授听过我的想法,觉得还成,就推荐了我。所以……毕业后的去向,基本定了华音那边。”
“嗯?!华音?华夏音乐学院?”郑主任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眉头都拧了起来,语气里充满了意外和浓浓的惋惜:
“哎呀!这……这怎么……唉!小杨啊!省里多好的平台,离家也近!华音……华音是好,可那毕竟是在京城啊!你当初不是说……”
他后面的话没说完,但那“嫌省城远”的潜台词不言而喻。
郑主任是真觉得可惜了,连声叹气,引得附近几个早到的其他地市领队和选手都好奇地看了过来,目光在杨帆身上好奇地打量——能让省厅领导唉声叹气的年轻人,什么来头?
杨帆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嘿嘿一笑:“郑主任,主要是华音那边,当时确实是选得时机太好了。”
郑主任看着他淡定从容的眼神,知道多说无益,只能重重叹了口气,又拍了拍杨帆的肩膀:“唉!人各有志,人各有志啊!可惜,真是可惜了我们省教育系统……”
这番动静不小,杨帆能感觉到周围探究的目光更多了。他不想再多待,客气地和郑主任又寒暄了两句,便转身往舞台后方节目组筹备处走去。
刚挤到后台入口处,一个工作人员正在给选手们发号码牌,喊着名字。杨帆正要开口询问,旁边一个清亮又带着点自来熟的声音响起:
“嗨!哥们儿,你也是参赛的?哪个地方来的?唢呐?吉他?你这装备挺别致啊!”
杨帆侧头看去。说话的是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小伙子,个子挺高,面容清秀,眉眼间带着一股蓬勃的朝气和自信,穿着一件时下少见的印着抽象图案的T恤,在一群穿着朴素白衬衫蓝裤子的选手中显得很扎眼。
这水嫩的小脸蛋儿……不是谢小东是谁?!
谢小东…省艺校…
这家伙几年后会在90年青歌赛上大放异彩,以青春阳光的形象和流行唱法火遍全国。
但现在……才刚上艺校?
“界沟师范,杨帆。”杨帆点点头,报了学校和名字,“你呢?”
“哦!老乡!”小伙子眼睛一亮,笑容更加灿烂,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我老家也颍州的,我是省艺校声乐班的,谢小东!幸会幸会!”
这时候的谢小东很青涩,带着一股尚未被世故磨平的锐气和青春活力。
“幸会。”杨帆心中有点犯嘀咕,伸出手和谢小东握了握。
历史……会不会自己这只小蝴蝶的翅膀,让某些人物的轨迹也提前交汇了?86年…他这么早就出来参加节目了?
“杨帆?……”谢小东念着这名字,又从头到脚仔细打量着杨帆,嘿嘿一笑,“哥们,你有明星气质,我很看好你。”
杨帆还没来得及谦虚两句,就听前面节目组那边突然爆发出一阵小小的骚动,一个工作人员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焦急,透过麦克风响了起来:
“怎么回事?!人呢?!南淮地区选送的那个独唱演员呢?!”
“周小玲!周小玲来了没有?!”
“不知道第一个是你的节目?!人呢?!”
现场顿时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没看见啊……”
“刚还在这儿呢……”
“是不是去厕所了?”
“快去找找!下一个节目做好准备!”工作人员急得声音都变了调,离开场还有不到三分钟,台下领导都到齐了,开场的演员找不到了…这是要吓死他啊!
就在一片混乱中,这个拿着名单、急得满头汗的工作人员,目光焦急地在后台扫视着,嘴里还不停地催促:
“快去找!”
“再找找!”
“谁顶上……这……这……”
突然,他的目光扫到了人群边缘,那个背着吉他、拎着唢呐,正和谢小东站在一起的青年。
工作人员眼睛突地一亮,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几乎是扑了过来,一把拉住杨帆的胳膊,声音因为激动和急切而拔高:
“杨帆同志!没记错的话,你是界沟师范的杨帆是吧?我昨天见过你,对你印象非常深。来,帮帮忙!救个场!第一个节目演员找不着了!临时调换一下,你先上!”
不由分说,工作人员几乎是半拽着杨帆,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把他往舞台侧幕口推去。
“哎?这、这什么情况?“
谢小东半个身子探出化妆间,正撞见杨帆被推得一个趔趄,衬衫后领子都扯歪了。
旁边弹古筝的姑娘捂着嘴倒抽冷气,琵琶手手里的拨片“啪嗒“掉在地上——整个后台像被按了暂停键,所有人都盯着那团推推搡搡的人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