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太尉杨彪之子……关东兵起,董卓惧,欲迁都以违其难。百官无敢言者。唯彪曰:“移都改制,天下大事,故盘庚五迁,殷民胥怨……无故捐宗庙,弃园陵,恐百姓惊动,必有糜沸之乱……”
——《后汉书?杨震列传》
——————————————
“不好啦!不好啦!少爷……”
尚书令杨彪,被董卓当廷斩杀的消息,传至杨府时,杨修正在书房临帖。
“成何体统!好生说话!”
杨修握笔的手,很稳。
他才十七岁,脸上还带着稚气,但已经开始蓄须了。
逢大事,须有静气!
杨修的这养气功夫,颇有火候。
“老爷……老爷他……”
老管家跌跌撞撞冲进来,话未说完,已泣不成声。
杨修闻言,浑身一颤。
笔尖的墨,滴在纸上,洇开一团污迹。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突闻噩耗,杨修除了最开始的一颤外,整个人平静的,根本不像人子。
“去发遣散银,告诉所有人,一炷香内……离府!”
“是……是少爷!”
连遣散银,都早早备下。
杨修,似乎是早有所料。
没有哭泣,也没有慌乱。
弘农杨氏,百年望族,终究还保留了最后的体面。
女眷收拾细软,男丁焚毁文书。
井井有条!
当董卓的西凉铁骑,前来抄家时,杨府早已是人去楼空。
乔装打扮的杨修,混在人群中,冷眼看着西凉铁骑,在杨府翻箱倒柜,却一无所获,嘴角勾起了一个嘲弄的弧度。
但很快,一种沦为丧家之犬的挫败感,牢牢将他包裹住。
杨修面沉似水,决然转身。
转身前,他的目光扫过杨家门楣。
杨府的匾额,在夕阳下泛着金光,上面的鎏金大字,乃是光武帝,亲笔所题。
弘农杨氏!
……
城外,一脸忧虑的老管家,终于等来了小主人。
“少爷,现在去哪?”
“虎牢关!”
杨修翻身上马,没有再看身后的洛阳城一眼。
因为他知道,三日后,大汉之都,将成彻底为一片焦土。
不复存在!
“虎牢关?虎牢关里,有吕布!”
老管家闻言大急,劝阻道:“吕布与董卓,狼狈为奸!少爷,去虎牢关岂不是自投罗网……”
“狼狈为奸?呵……”
杨修摇头,说了一句,让老管家摸不着头脑的话。
“董卓,也配?”
“少……少爷?”
云里雾里的老管家闻言,不由大急。
少爷,这是失心疯了么?
“董卓,国贼尔!吕布……忠义侯!”
说及董卓之名,杨修面露鄙夷。
但他提及吕布,语气中,却是带上了一丝,慎重,与探究。
……
第三日拂晓。
西凉骑兵开始纵火。
焚城!
他们手持火把,挨家挨户点燃。
有不愿离开的,直接锁门焚屋。
哭嚎声,震天动地!
遮天黑烟,笼罩了整座洛阳城。
曾经的洛阳城,万家灯火,如同星河坠落人间。
而今,这星河,正在熄灭。
……
洛阳城熊熊燃烧之际。
杨修已到了虎牢关下。
虎牢关,矗立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像一头蛰伏的巨兽。
威严的,让人不敢直视。
关前,挤满了逃难的百姓,守军刀剑出鞘,严禁任何人靠近。
“带吾,去见吕布!”
杨修整理好衣衫,挤过人群,面带倨傲的冲守门校尉,发号施令。
“我家君侯,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校尉冷笑。
“吾乃弘农杨修,尚书令之子!”
被校尉怼了回来,杨修也不着恼。
丘八么,有点臭脾气,正常的很。
堂堂弘农杨氏,新一代的话事人,才不会和一个看门小兵,一般计较。
“弘农杨氏?尚书令之子?”
校尉闻言,面色一紧。
弘农杨氏,顶尖门阀!
尚书令,权职重大,为三独坐之一!
杨修所提的这两个名头,无论哪一个,都是很能唬人的!
校尉的反应,让杨修很满意。
他已经在考虑,待会见到吕布,又该如何先声夺人了。
光提名头,可能不够……
那……
但还没有等杨修想出万全之策,守门校尉的话,却是让杨修傻了眼。
“咳……啐!!!那又如何!”
来自校尉的一口浓痰,不偏不倚的,正中杨修两腿之间。
惊得他,连退三步!
自洛阳一路出逃,都没见过他这么狼狈!
“那又如何?”
杨修横跨一步,绕开了地上的那口,让他直犯恶心的浓痰,重新上前。
“我,弘农杨修,尚书令之子!”
杨修指着自鼻子,用尽量直白的话,大声说道:“尚书令知道么,是比吕布的并州牧还大的官!懂么?!!!”
不开眼的,腌臜东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