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4 年,北宋景佑元年,宋夏边境硝烟弥漫。西夏主李元昊野心勃勃,率大军侵入宋朝环庆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边境百姓深陷苦难。宋仁宗怒不可遏,当即下令杨家将率十万大军出征,誓要击退西夏,守护大宋疆土。
杨家军如猛虎下山,迅速开赴前线。杨业手按金背砍山刀刀柄,端坐在中军帅椅上,目光如炬,运筹帷幄;折赛花腰悬绣绒栖凤刀,英姿飒爽地统领后勤,保障物资,刀刃上暗刻的凤凰纹路在阳光下若隐若现;七个儿子各率精兵,冲锋陷阵。大军行至环庆,正遇西夏军队劫掠而归,满载财物,队形松散。杨业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猛地抽出寒光凛凛的大刀,高声下令出击。
杨家军如同汹涌的潮水,瞬间将西夏军队冲得七零八落。杨大郎手持屈卢浑金枪,一马当先,直取西夏先锋大将。枪尖寒光闪烁,如毒蛇出洞,眨眼间便刺穿了敌将咽喉。敌将惨叫一声,跌落马下,西夏军顿时大乱。
杨六郎杨延昭率轻骑绕道敌后,截断了西夏军的退路。他挥舞着杨家祖传的素缨蘸金枪,在敌阵中左冲右突。枪缨翻飞间,西夏兵接连倒下,惨叫声此起彼伏。西夏军中一阵骚动,士兵们惊恐万分,四处逃窜。
此时,战场东侧突然杀出一队西夏精锐骑兵,为首的女将手持狼牙棒,高声呼喝着朝宋军后勤辎重营冲来。折赛花眼神一凛,娇叱一声 “休得放肆”,抽出绣绒栖凤刀,翻身上马,带着一队女兵迎了上去。
绣绒栖凤刀刀身轻盈却锋利无比,折赛花在敌阵中穿梭如燕。她手腕轻转,刀光如练,眨眼间便削断两名西夏兵的长枪。那西夏女将挥舞狼牙棒砸来,折赛花侧身躲过,刀锋顺势划过,竟将狼牙棒上的尖刺尽数削落。西夏女将大惊失色,还未反应过来,折赛花的绣绒栖凤刀已如灵蛇般缠住她的脖颈,轻轻一抹,鲜血飞溅。
与此同时,西夏军中一员铁塔般的大将挥舞着阔面开山斧,怒吼着向杨业冲来,马蹄踏起的烟尘遮天蔽日。杨业双腿一夹马腹,迎着敌将疾驰而去,手中金背砍山刀在阳光下泛着冷芒。两马相交,敌将的开山斧挟着风声劈来,杨业侧身躲过,顺势挥刀斜斩,刀背重重砸在敌将肩头。敌将闷哼一声,险些栽落马下,还未等他稳住身形,杨业刀锋一转,寒光一闪,已将其头颅砍下,鲜血如喷泉般涌出。
杨家军士气大振,越战越勇。杨七郎杨延嗣手持丈八蛇矛,怒吼着冲入敌阵。长矛横扫之处,西夏兵纷纷被击飞,鲜血四溅。西夏军中的另一员大将见状,拍马舞刀,上前迎战。杨七郎毫不畏惧,与敌将展开激烈拼杀。几个回合下来,杨七郎瞅准时机,蛇矛一抖,刺向敌将咽喉,敌将当场毙命。
西夏军队见大势已去,军心彻底崩溃,纷纷丢盔弃甲,四散奔逃。杨家军乘胜追击,一路斩杀西夏兵无数。此役,杨家军阵斩西夏大将数员,收降西夏兵七八千人,其余西夏兵皆逃散而去。
捷报传回汴京,宋仁宗大喜过望,重重嘉奖杨家将。而经此一役,杨家将的威名更是传遍了大宋的每一个角落,西夏人听闻杨家将的名字,无不胆寒。
辽国上京,金碧辉煌的宫殿内,辽兴宗猛地将手中战报摔在龙案之上,案几上的青铜烛台都跟着震颤,烛火摇曳不定。“这不可能!杨家军早该随着杨业撞死在李陵碑下灰飞烟灭,怎会突然在宋夏战场上横空出世?” 他面色阴沉,眼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左相萧惠拾起战报,眉头紧皱,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陛下,臣听闻大宋皇帝有鬼神莫测之能,或许是他暗中施展手段,令杨家英魂重返人间。” 他的话语中,隐隐透露出对神秘力量的恐惧。
“荒唐!” 辽兴宗怒目圆睁,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朕不信鬼神之说!定是宋人故弄玄虚。想当年,杨家父子在金沙滩一役,死的死,散的散,杨业更是被我辽国大军逼得走投无路,撞碑而亡。这突然冒出的杨家军,定是宋人拼凑的乌合之众,妄图虚张声势!” 他虽嘴上强硬,但心中也不免泛起一丝疑虑。
右相耶律仁先却有着不同看法,他向前一步,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不可轻敌。即便此杨家非彼杨家,可宋军能在短时间内组建起如此骁勇善战之师,足见其军备实力不容小觑。杨家将之名,在我辽**民心中如雷贯耳,当年杨延昭镇守遂城,以数千兵力抵挡住我辽国十万大军,还被百姓称为‘杨六郎’,传得神乎其神。如今杨家军重现,恐会动摇军心。”
这时,耶律杲从朝臣中走出,微微欠身道:“听闻杨家有后名杨志,许是此人冒名也未可知?当年杨家凋零后,其后人或许隐姓埋名,如今受宋人招揽,便打着杨家旗号,意图借杨家威名震慑我军。”
辽兴宗眼神微眯,沉思片刻后冷哼一声:“即便真是冒名,也不可掉以轻心。传令下去,命边境守军加强戒备,密切关注杨家军动向。若他们敢犯我辽国边境,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他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试图用强硬的命令掩盖内心的不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