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远大抱负的诸侯,在阻击张角的方面上都是惊人一致,没有任何例外。
不是曹操如今还是太过弱小,恐怕已经率领精兵十万,踏平冀州,狠狠弄张角。
得知刘协被西凉铁骑所困,曹洪、曹仁不敢怠慢,休整片刻,阻击西凉铁骑。
曹军在暗,西凉铁骑在明,打了个西凉铁骑出其不意,以曹军大获全胜结束。
曹军也完成了战略小目标第一步,迎回汉献帝,站在大义之上!
李傕、郭汜得知西凉铁骑被曹军所拦截,大发雷霆,再度派出西凉铁骑追击汉献帝。
汉献帝带着文武百官行军速度不快,而西凉铁骑则是骑兵,行军速度很快,再度追上汉献帝,与曹军交战。
两军一直交战到进入曹操地盘,西凉铁骑才罢休,没有继续追赶。
幸亏曹操派出去的乃精兵强将,不然碰到如此穷追不舍的西凉铁骑,或许还得遭重。
面对西凉铁骑,曹军方面损失也不小,但最终还是完成任务,这点损失还是能够接受。
荀彧带着曹军政治中心的文武百官,出门迎接汉献帝。
让刘协感觉到久违的尊重,在李傕、郭汜麾下,他可是感觉不到任何当皇帝的快感。
如今却被荀彧夹道欢迎,总算是让刘协有点当皇帝的快乐,觉得这个地方来对了。
东归这条路,走对了!
刘协率领的小朝廷来到许昌之后,荀彧提议重新规划个地方,来修建皇宫!
毕竟皇帝的起居住行,没有皇宫,那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
而洛阳依旧是片废墟,根本不适合居住,如若住在洛阳,还得牵引大量人口过去,不然还养不起小朝廷。
许昌有了刘协的入主,荀彧也可以借用刘协的名号来颁布招贤令,相信那种有才能又对汉朝忠诚的人,定会投靠。
只是鱼龙混杂,想要看出其真本事,还是得有些眼光,荀彧打算毛遂自荐,做曹氏集团的筛选人,为曹氏集团收拢人才。
在乱世之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不是太平道没有足够的人才,太平道的发展速度还要快上几倍有余。
太平道毕竟是反贼出身,吸引人才方面,是诸侯当中最弱的,很少有名士投靠。
而有刘协的曹氏集团,无疑将成为诸侯中,最能吸引人才的那个!
人才分为各个方面,农耕、造船、大夫等等,这些在盛世之中,都是不起眼的岗位。
被士大夫瞧不起!
可在乱世之中却有极大的用处,农耕方面,如若能改善种植办法亦或者加快荒田开发,都是大事一件。
善于造器械的也可以收集起来,改良攻城器械等等,便于战争。
曹氏集团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非常重视,比如历史上的马钧,就是因为改良军用器械而被曹魏重用,这也是曹氏集团能在后期称霸的原因,注重细节!
像袁绍他就瞧不上这类人才,觉得都是些小伎俩而已,上不得台面,甚至长的丑的,袁绍也不喜欢,觉得影响袁军的仪容。
要想在诸侯当中快速崛起,注重细节无疑是重中之重!
当然,作为士大夫阶级代表的荀彧,对于农耕根本不理解,肯定不会启用农耕方面的人才。
在荀彧看来,打仗自然是要提升军队实力以及装备器械,那么理应启用这方面的人才!
至于管理方面的士大夫,也得加大力度的招募,曹氏集团如今重用的还是曹操的亲戚之类的,初期也很难收集到什么人才。
毕竟曹操的开局很差,还不如袁绍,以袁绍在士大夫里的威望,人才自然都是往袁绍那边跑,而曹操这边都是自带的人才库。
也就是打下一块地盘,那些本来的官,曹操都不会撤职,而是让他们继续干着,也不管好坏。
这也是曹操麾下没有人才的缘故,想要替换,也找不到人才。
而刘协的入主,完完全全就让曹操没有了这方面的后顾之忧,人才有的是,完全能够将有德之士放在该有的位置。
曹操死死抓在手里的只有兵权,基本上所有兵马都是由宗族给率领,异姓将领用得少,哪怕用,也会找个宗族将领监视着。
比如这次出征,有不少异姓将领,但由于是曹操亲自率领,根本不怕异姓将领反叛。
哪怕掌握了高级将领的妻女,也依旧有几率被策反,要是此人掌握大军,然后带着投敌,那岂不是损失惨重。
曹操的做法,就是杜绝了将领率领兵马投敌!
至于文官方面,曹操倒是没有抓的那么死,因为曹操知道,归根结底,还是得靠文臣管理地方。
而适当的放权给文官,也能让曹操收拢些人才,荀彧、荀攸、郭嘉、刘晔等文臣谋士为其效力。
武将方面,由于南征北战,也让宗族将领迅速成长,曹操也只是击败对方之后,收纳了不少敌方将领,五子良将一般都是中后期收复的。
张合、张辽、徐晃都是中后期得来的,张合、张辽已经率属于张角,基本上没有反叛的可能,乐进战死,只剩下个于禁撑场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