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悟延呼出的热气瞬间成雾,汪家屋子和室外一个温度,杨老二将手里的礼物放下,“我一直想拜访老先生,可惜在兵营没时间,今日冒昧拜访没别的意思,只因欣赏老先生想结交一番。”
春晓手里拎着两个半人高的筐,一个筐内装着上好的炭火,另一个筐内是粮食和半只羊。
春晓沉默注视着炭盆内的枝条,有些不忍直视,将装木炭的筐推到汪老二身边,“这么细的枝条烧了纯浪费,取暖还是要用木炭。”
汪老二识货认出是上好的木炭,有些踟蹰不敢接,见父亲点头才道:“谢谢。”
春晓环顾一圈正堂,嗯,一穷二白的土坯,屋子里只有几把粗糙的椅子值一两文钱。
杨老二坐在椅子上都不敢坐实,生怕将椅子坐塌,紧绷着后背,“老先生的学识和风骨让我佩服,您不用警惕我们父女,我们父女对汪家抱有善意。”
汪老爷子审视着面前魁梧的杨悟延,他在小边村消息不灵通,却也能听到一些杨氏族人炫耀的消息,杨悟延约束士兵不扰民等等。
汪老爷子又看向杨春晓,小姑娘人不大却果断有魄力,深知有舍才有得的道理,杨悟延能走到今日,他的闺女居首功。
汪老爷子打了个喷嚏,破坏高深莫测的形象,淡定的从怀里掏出帕子擦鼻子,“杨校尉秉性纯善,杨姑娘心有成算,小边村因为两位才有现在的安稳,汪家能得两位善意是汪家的荣幸。”
杨悟延提起闺女嘴角上翘,“我常年不在家,小边村能过上好日子全靠我闺女,我闺女才是大功臣。”
汪老爷子眸子含笑意,只要夸杨春晓就能得到杨老二的好感,还真是宠爱闺女。
春晓站起身打断爹爹继续夸下去的意图,语气诚恳,“老先生,我杨氏族学待遇不错,先生可愿去杨氏族学教书?每日一课就行。”
汪老爷子对村子里唯一的族学有所了解,拿得出手的只有杨老三这个秀才,他沉吟片刻,“我老了受不得累,不过,我家老大可以去教书。”
不是没人来汪家请人,他都一一拒绝,现在答应杨春晓,因为杨老二父女在雪灾中的举动让他安心,加上一年对杨家的观察,杨家团结有潜力。
汪老爷子愿意抓住这个机会,雪中的送炭比锦上添花更值得回报。
春晓再次见礼,“汪家男儿都读书识字,我这里想请几人教导算账,不知道您老可允许?”
春晓也是没办法,徐嘉炎太忙,她也没时间亲自教导,族兄自己都需要继续学习,只能向外请人。
她首先想到田家,后来一想还是让表兄读书更重要,只能将主意打到汪家身上。
汪老爷子目光移向三孙子,这是家中模样最好的孙子,今年十七,“可,我三孙汪宇恒是童生,他的数算不错。”
春晓顺着老爷子目光看向汪宇恒,少年身材单薄,个头比她高一头,目光汇聚,少年慌忙低下头。
杨老二,“......”
他的直觉告诉他,汪老头打着坏主意?
春晓见少年不断咳嗽,“这是受了凉?”
汪老爷子眸底有着沉痛,“流放路上病重,好好的身子骨弱了许多,仔细休养一年才与常人无异,一场雪灾又受了凉。”
春晓瞬间想到娘亲,余光感觉到少年的紧张,又将汪家所有人的表情收进眼底。
春晓指尖点着桌子,“只要帮我带出一批账房,我不会亏待汪三公子,他调养身子的药材我负责。”
汪老爷子话语含糊,“日后他就交给杨姑娘了。”
杨悟延心里骂骂咧咧,严肃纠正道:“只要为我闺女干活,我闺女都不会亏待,日后会完整的将人送回来。”
汪老爷子与杨悟延对视,汪老爷子微微一笑,“杨校尉放心,我这孙子聪慧一定不会辜负杨姑娘的期望。”
杨悟延,“......”
呵,这个糟老头子也打他闺女的主意,他对汪老爷子的好感瞬间跌入谷底。
汪家实在是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招待,杨老二父女没难为汪家,坐了小半个时辰离开。
汪老爷子送走杨老二父女,回到堂屋蹲着翻看礼物,“羊肉补身子,哎呦,竟然还有蜂蜜,这枣子真红,红糖也不错。”
汪老大眼底哀伤,以前爹什么时候在乎过这些,汪老二咧着嘴,“爹,还有一筐的米面,现在粮食不好买,掺和粗粮能吃好久。”
汪老爷子手里捏着两瓶上好的冻伤药,“这父女俩真周到。”
汪老大看向自己的二儿子,汪家排行第三的孙子,“爹,真送宇恒接近杨春晓?”
汪老爷子语气幽幽,“咱们汪家养不好他。”
汪宇恒清楚爹爹心里难受,“爹,我自己愿意。”
汪老二无语,“还没怎么样,你们倒是先难受上了,我看杨姑娘一点都不在意。”
隔壁徐家最俊的少年,比他侄子耐看又知趣,几次三番想靠近,结果被杨姑娘收拾几次老实了。
汪老爷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