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 > 第57章 杨宪之死

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 第57章 杨宪之死

作者:陆一叁 分类:穿越 更新时间:2025-10-13 08:04:26

“若在北方推广,必然要将现下收获的土豆和红薯运过去,当做种子。从京师出发,北上千里之遥,所费时日不短,若是存储不当,土豆和红薯都会发芽。一旦其发芽,再食用的话就会中毒,切不可大意。”朱标想到之前忘记叮嘱如何存储,眼下得重视起来了。

“中毒?那该如何存储为好?”朱元璋一听吃了会中毒,立马严肃起来。

“只要记住两点即可,其一,干燥;其二,避光。只要做到上述两点,土豆和红薯就可存储相当长时间,起码过冬没有问题。”朱标给出了解决办法。

“这倒也是挺容易的。比如放在地窖里。”朱元璋一听原来存储方法如此简单,便放心了许多。

“父皇明鉴。京师的土豆和红薯运往北边后,要在那里过冬。以北平的天气而论,眼下已经不太适合种植,要等到明年的春天才行。而中原一带,譬如河南、山东以及京师附近,则可一年种两次,分别为2、3月份和8、9月份。再往南边,例如广东、云南等地,则可在水稻收获之后,再种植,约莫来年2月份就能收获。”朱标顺便说了一下在各地种植的时节,方便以后推广。

“这倒也是因地制宜,很不错。老大,你把关于土豆和红薯推广、存储的事情列个章程,直接交待户部去办,明日咱会下旨让户部有司官员配合你。行了,你先回去吧,晚上一起吃饭,你娘想你了。”

“遵命。父皇操劳国事,要注意休息,儿子告退。”朱标深鞠一躬,退出朱元璋的视线,才转身离开。

晚饭时间,朱标准时到了坤宁宫。马皇后已经准备好了一桌可口的家常菜,一家三口围坐桌旁,闲聊天。席间,朱标给马皇后说了几种土豆和红薯的吃法,譬如土豆泥、烤红薯,拔丝等等。这些个后世普普通通的菜品,在这个时代成了从宫廷流传出去的御膳。

十日后,工部上呈了一把火绳枪和一把燧发枪以及数十发弹药。这两把枪显然是经过仔细的打磨,枪身空闲处雕龙画凤。朱元璋拿在手上,细细打量,掰掰燧发机括,扣动几下扳机,赞不绝口。在朱标的建议下,于奉天殿前的广场之上,在一群武将面前,举行了一场新旧火器的比赛。

结果可想而知,新式火枪,无论是火绳还是燧发,都比火门枪强太多了。同时,李贤上奏的三叠阵法,也颇受好评,在比赛中也演练了一番,围观的武将都惊讶不已,如此密集的火枪齐射,对面非得被打成筛子不可。

没想到第二日,大都督府要求更换新式火枪的奏疏就摆到了朱元璋的桌案之上。不过,眼下明军百万之众,使用的火门枪少说也得有十万支,这要是全部更换为火绳枪或者燧发枪,以现在的造价,怕是得几百万两银子,更何况,军器局也提供不了这么多货。

显然,朱元璋对这些心知肚明。而这份奏疏,他只当是武将们对于新式火枪给予好评的一种表现形式,看过就罢了,根本没当回事儿。朱标看到抄本,也是无奈地笑笑,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可没有流水线和机械化生产,得慢慢积攒才行。为此,他特意派人去知会沈奇,命其开始生产燧发枪,产量少不要紧,保证质量为要。

洪武三年的夏天发生了一件大事,中书右丞杨宪升迁左丞,仅仅月余便被李善长、胡惟庸等参劾——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终以罪伏诛。中书省左丞正二品大员,可以说是大明建国以来处置的最高级别官员了。杨宪生于1321年,在朱元璋攻克南京后,投奔其麾下,初为幕僚、掌文书,屡次出使陈友谅、张士诚,做事干练,逐渐得到朱元璋的赏识。

那时的朱元璋作为割据一方的义军领袖,对于手底下的兄弟,一方面以诚相待,另一方面也暗中监视,设立了名为检校的特务机构——大名鼎鼎的锦衣卫的前身。杨宪就是其中一员,而且是个领导人物。

杨宪在检校队伍中工作卖力,搞情报是一把好手。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后,在其地盘上设立浙东行省,以外甥李文忠总管军政民务,派遣杨宪为随从属官监视李文忠。杨宪没有因为李文忠的特殊身份而畏首畏尾,本着情报人员的职业精神,向朱老大汇报了李文忠擅自启用张士诚部降臣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橚等五人参与政务的消息。

朱元璋对此很是在意,对张士诚地盘上的人满是疑心,得此消息立即逮捕五人,屠、孙二人被杀,其余三人充军发配。李文忠为此也受到了责备,心中对爱打小报告的杨宪没什么好感。洪武元年,朱元璋北巡开封,刘伯温和李善长留守京师。时任御史中丞的刘基抓住了中书都事李彬贪赃枉法的证据,要将其斩首问罪。

但是李彬和李善长关系匪浅,又是下属,李善长有意留他一命,即便刘伯温已经请示皇太子朱标,仍然采用拖字诀挨到了皇帝返京。朱元璋对官员贪污、枉法深恶痛绝,认为刘伯温的处置并无错处,按律当斩。李善长又提出现京师久旱,正在祈雨,杀人不详。刘伯温为了争口气,定要置李彬于死地,以儆效尤,直言杀了李彬就会下雨。

刘伯温观天象、参天机的本领,朱元璋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多有领教,深信不疑,结果杀了李彬,还是没下雨。此时刘先生在朱元璋的心中信任度直线下降,甚至被怀疑之前的神操作都是瞎蒙的,恰逢刘伯温二夫人病逝,其以此为借口返回青田老家,避开祸事,临行前举荐了同是浙东集团人员的杨宪,希望杨宪充分发挥其搞情报的专长,给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找麻烦。

杨宪能够跻身中书众臣,一方面有刘伯温的举荐,另一方面则是朱元璋看好他。以他在检校中的出色表现,朱元璋便有意让他进入中书省,监视李善长等人。洪武立国以来,淮西文武都因最早追随朱元璋而身居高位,创业阶段他们以朱元璋为首,现在朱元璋晋位皇帝,总管天下,淮西文武们隐隐唯中书左丞相李善长马首是瞻,这让朱元璋心里不爽,担心李善长等人有二心。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是浙东、淮西集团的争斗,还是皇权与相权的平衡,杨宪位极人臣,先后任中书参政、御史中丞、山西省参政,洪武二年九月调任中书省右丞。在这期间,杨宪没少找李善长等人的麻烦,但都不致命,就是癞蛤蟆上脚面——不咬人恶心人。

喜欢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