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 > 第239章 入土为安

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 第239章 入土为安

作者:陆一叁 分类:穿越 更新时间:2025-10-13 08:04:26

不过在此之前,朱标还有一件重要的大事需要处理,那就是让便宜老爹入土为安。从刘基选定钟山独龙阜之下的万年吉地之后,地下玄宫的修建便提上了日程。进入二月,便已经快七个月了,两天前韩国公李善长上奏:孝陵的地宫修建完毕,大行皇帝梓宫可择吉日入葬。

为了早一日让便宜老爹安息,朱标让礼部、太常寺等衙门加派人手,尽快准备妥当。司天监负责选定吉日,是二月十五日。由于孝陵的选址距离京师非常近,所以当日出发便可,中途无需休整。

梓宫发引当日清晨,朱标起得比平时还要早一些,身着孝服带领同样素服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到奉先殿的朱元璋梓宫、神主牌位之前进行祭祀。随后奉安梓宫于巨大的龙辇之上,朱标、朱樉位于左右两侧扶灵,一路经过奉天门、大明门,经由正阳门出城,然后略转向左,慢慢调头往北,直趋钟山。

庞大的送葬队伍,粗粗估计也有万余人,素幡旌旗遮天蔽日,哀乐奏响、哭声不停,路边百姓见到队伍也纷纷下跪。从宫城出发到地宫入口所在,走了整整一个上午,从天光微亮到日上中天。

来到吉壤之地,朱标看到的和后世孝陵的情况略有不同,没有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周停放着不少的建筑材料,更像一个工地。不过仔细观瞧之后,便发现果然是一处王气所在的宝地——踞蟠千古肇英豪,王气葱葱五色精。岩虎镇山风偃草,潭龙嘘气水明星。天开万载与王处,地辟千秋永联京。独龙阜下的吉壤,四灵俨卫,玩珠峰白虎象,左砂青龙象,右砂青龙象,前湖朱雀象。

朱标前世参观过孝陵,但是地宫是如何布局的,却无从知晓。这一世,在朱标的授意之下,孝陵地宫的情况与北京明清皇陵的地宫非常相似。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是唯一大规模官方正式发掘的帝陵,是朱标参考的范本。

眼下,孝陵的宝城已经建成,呈圆形,直径约300m,中间为掺白灰黄土夯筑的宝顶,从宝顶最高处到玄宫顶部约30米。玄宫纵深,包括甬道在内约100米,横展约50m,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玄宫由隧道、甬道、前殿、中殿、后殿和左右配殿构成,玄宫全部为石质券顶,异常坚固。

在大行皇帝梓宫正式进入地宫之前,还在明楼地基之前举行了祭祀仪式,随后梓宫在数十人的抬架之下,经由宝城内偏南的隧道门进入,通过砖隧道、石隧道、金刚门以及甬道,到达前殿。前殿平面长方形,长20米,宽6米,高8米,地面由澄浆砖平铺,穿过前殿的后墙就来到了地宫的中殿。相比于前殿,中殿的整体形状完全一致,只不过是纵深增加了差不多一倍。

中殿的最深处,也就是后殿大门之前,放置了两个神座,居中为皇帝神座,靠背和扶手均雕有龙头,左侧雕凤头的则是皇后神座。但两个神座并非平齐,而是皇后神座在前,而且座背靠着侧墙。孝陵的这种布置,与定陵的三神座不同,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朱元璋驾崩的时候,只有一任皇后,也只可能有一任皇后,自然是这样一帝一后的布局。

每个神座之前有五件束腰圭角石雕圆座,放置黄琉璃五供,分别是香炉一件、烛台两件和香瓶两件。五供的圆形莲花须弥座上前放了一口存储香油和灯芯的青花大瓷缸,俗称长明灯或万年灯。神座两侧设有一对方形莲花须弥座,用于放置随葬器物。

皇帝神座的后面便是后殿石门。后殿作为安放帝后棺椁的所在,整个空间比前殿和中殿更为宽广和高大。前殿与中殿是纵向布置,纵深方向与甬道相同,而后殿与中殿垂直,横向布置。横长30多米,纵深和顶高均约9米。后殿中部,靠后墙的位置设有宝床,也就是棺床,长20米,宽3米,高半米。棺床中间的位置,向下凿有长0.4米,宽0.2米的长方形石孔,中间填有黄土,这就是所谓的“金井”。

朱元璋那巨大的朱漆楠木棺椁,经过好一番的折腾,最终才安放到位。朱标站在棺床之前,凝视棺椁,一动不动。自魂穿以来,与便宜老爹的一幕幕往事在他脑海中不断闪现。对长子朱标,朱元璋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把其作为唯一的接班人来培养。他近几年他发现,原本有些软弱的儿子,似乎一下子像变了一个人,性格坚毅了很多,想法也古怪了很多。

当皇帝不是过家家,不是做老好人,必须杀伐果断,朱元璋对于儿子能够有这样的转变,颇感欣慰。可惜,天不遂人愿,朱标北巡被刺,老天爷竟然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在地府中父子诀别,朱元璋放着万人敬仰的皇帝都不做,情愿替子而死。一念及此,朱标不由得泪眼朦胧,而这一切都与懿文太子的记忆无关,而是常年漂泊在外的朱标,对于亲情的思念。

“大哥,大哥?”站在朱标旁边的朱樉一边小声喊着,一边用手拽了拽对方的衣袖。

“哦?”朱标这才反应过来,转头问,“怎么了?”

“大哥,你没事儿吧?”

他摇了摇头,没说话。在赞礼官的唱和以及引礼官的引领下,朱标完成了对大行皇帝最后的祭拜,随后转身从后殿离开。这之后,便是随行送葬的文武百官依次跪拜行礼。

由于孝陵现在只修建了地宫,陵墓的地上建筑如今进展最快的也只是有个地基而已,根本无处停歇。所以,从隧道门出了地宫,朱标没有停留,直接上马,在锦衣卫的护送下返回京师。即便如此,等进入奉天门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父亲,愿您安息,与爷爷、奶奶在天堂团聚。”朱标独自一个人坐在乾清宫书房的椅子上,抬头仰望着屋顶的藻井发呆,“请您放心,儿子定会继承您的遗志,将大明的基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一直到第二日清晨,朱标都没有离开过书房,默默地祈祷。这期间秦顺来过几次询问,甚至传了常秀的口信,朱标都拒绝了。

站起身来,朱标觉得手脚僵硬、浑身酸痛。

”还是躺着舒服啊!”朱标边说边伸伸胳膊腿儿,捶捶腰肩。

待恢复得差不多了,朱标喊道:“顺子,给朕更衣。”

喜欢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