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那个头脑一热的决定,张依思可能永远不会如此深刻的体会到生活的艰难,也不会如此清晰的见识到社会竞争的残酷,更不会如此切实的理解到奔波的苦楚。
张依思从张涛家搬离后的次日,也辞去了在父亲公司的职位。自小生活富足的她,决定这一次要自力更生的活一回,她想改变自己伸手一族的现状,创造自给自足的独立生活方式。只是当她满怀憧憬地在招聘网站上建立起自己人生的第一份求职简历后,她的人生却经历了一场最为低谷的时期。
宛如习惯于生活在温暖安逸海水中的热带鱼突然被困在严寒冻结的冰窟中饱受折磨。
几个月里,只有三个企业向张依思发送了面试通知,但都与她的愿景不符,最终无疾而终。没有像样的工作经验、只有一份高不成低不就的留学文凭,似乎不足以引起招聘方的兴趣,最终只是造成“简历就在那里,终日无人问津”这样既无奈又尴尬的局面。
直到意识“坐吃山空”不是良方的时候,张依思决定走出家门,去招聘会里寻找机会。可是,当她面对着人山人海的招聘现场,她突然茫然了,看着每一个与她相似或相去不远的人们,抱着麻木的态度去一份接一份地投递着手中的简历,张依思胆怯了。她感觉自己好像是一条小小的淡水鱼,被无情地抛入浩瀚无垠的汪洋大海,浮沉、无助。
等张依思好容易从五花八门的招聘商中,相中了一家合资企业,递出了她人生的首份纸质的求职简历后,对方不咸不淡的态度叫她心内瞬间挫败不已,而与此同时,在不远处,另一个同样投递简历的人,却好像颇受大多数企业的青睐,很快就接到招聘企业的二面要请,看到身边人是抢手货,而自己却从始至终无人问津,张依思顿感颜面无光,她从没料到过世间的冷暖竟会如此极端,当即负气离开了招聘会大厅。
饱受刺激的张依思出了大门拨通了一个电话,随后绕到了附近的一个停车场,在那里叶秘书已经恭候多时。
“接下来去哪儿?”张依思满脸不悦地刚上车来,叶秘书即问。
张依思没有答话,叶秘书看她的脸色阴沉中带着羞怒的基调,推断她肯定是在招聘会上碰了壁,因启动车子,代为决策道:“要不我先送你回去休息吧。”
张依思默许,等叶秘书驾车转上了大路,原本好动的嗓子才又恢复发声,她说:“叶秘书,为什么现在的单位都那么不分好赖。”
叶秘书虽然没有看着张依思此刻的表情,但从她的语气已经全然感受到了她胸间拥堵郁结的怨气,于是专注开车的同时,他也不无冷静地接了话茬,说:“怎么不识好赖呢?”
“论头脑和学历,我自认为都是不错的,可是为什么就没有一家企业能慧眼识英雄呢?”张依思不忿地说。
“那你又有什么竞争力能让招聘企业非选你不可呢?除了你的留洋学历以外。”叶秘书问。
“我的头脑呀,而且我也有能力呀。”张依思答,她相当不解,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呀,如果没有头脑没有能力,她可以轻易得到现在的文凭么?
“比如?”叶秘书平静再问。
“比如……比如我在大学里也是一个各类活动的积极分子,而且每次我都能出色的完成我所负责的任务项目,即便这些不算,那最起码我在学校里的功课也是多数评A呀。”张依思说。
“那实际的工作经验呢?”叶秘书还是问。
张依思哑口无言,她明白,叶秘书指的是社会实战经验,这倒还真是她彻底的软肋,因为,至今她还没获得过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因此她万分不甘地答道:“没有。”
“这就是关键呀,你没有叫人一见便知的成绩,人家为什么要放弃那些‘看上去’很有经验的合适人而选择你这个根本没有经验的新生代呢?”叶秘书说。
“我有很大的潜力呀,比起那些已经形成思维定式的人而言,我在工作上会更有弹性,现在大部分企业不就急需能够创新的人么?”张依思辩解。
“创新不代表没经验呀。”叶秘书说。
“没经验他们可以培养啊。”张依思争辩。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已经很少有企业会愿意去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新人了,因为大部分能够培养出来的新人,都会在获得足够的技能和经验后离开这家培养过他的企业,那么培养人的企业就是在为别人做嫁衣。”叶秘书解释。
“那照你这么说,新人也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咯。”张依思苦恼。
“所以这就是一个怪圈。”叶秘书总结。
“根本不合常理嘛。谁都不去培养,那圈子只会越来越小,一旦圈子里的内行人老去了,还哪有接班人可言。”张依思愤愤不平。
“有啊。”叶秘书说。
“哪儿来?”张依思狐疑。
“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门道,可以介绍、可以内部聘请。”叶秘书答。
“那这些人就不会流失掉么?”张依思反驳。
“当然也会,但这种走关系过来的人,总还是有一些羁绊的,人情这个东西,在中国社会目前还是占有主导地位。比如,你将你的同学介绍进了你父亲的公司,等到他能够独当一面,碍于你的情面,他决定跳槽的时候也还是会掂量掂量的,毕竟人不可能绝对孤立的活着。”叶秘书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