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如昼左等右等,屁股上跟扎了针似的,身体左歪右歪,越想越不对。
昨天她去了永和宫,按照皇后的自律性怎么可能会迟到,不会是出了什么事。
“刘公公,快去凤鸣宫看看!”
底下朝臣看刘公公匆匆而去和夜如昼坐立难安的样子,也觉得事有蹊跷。
如今的陛下又不需要太傅辅佐,那有她没她,陛下还不是一样上朝。
难道今天又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可也没必要非等太傅一起,没有太傅约束,陛下态度还能更强硬才对。
一众官员不敢窃窃私语,只敢私底下眼神交流,楚仲文也觉得非同寻常,隐隐有种预感,陛下可能又要整出大的。
众人心里才刚起疑,就又见刘公公匆匆而来,一个个全都眼观鼻鼻观心的老实站好。
夜如昼听到背后传来一声轻咳,瞬间安心,一正神色道,“京城木炭告急的事,你们都清楚吧?”
群臣不敢出声,一时拿不准夜如昼的心思,是否要找他们秋后算账。
他们之前是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可木炭告急也不是他们所能左右,木炭价格也不在他们掌握之中,即便是他们不还是得高价购买。
楚仲文已经率先出列,“回陛下,内阁已向江南江东地区下达了加急文件,不日即可解决京城木炭紧缺问题。”
夜如昼重点不是要说这个,只是找个话题引入,可还是夸赞道,“不错,内阁为君分忧,为民分忧,值得嘉奖,记进下个月考核。”
韩尚书连忙一拱手,脸上并未有羡慕之情,“臣遵旨。”
其他人可不像韩尚书这样淡泊名利,瞬间都要炸开了锅,这算什么功劳,只是听从圣意,下发几道圣旨罢了!
那他们平日没少下发政令,怎么不见陛下夸赞他们?关键还记入下月考核!
楚仲文知道这功劳名不副实,也不知陛下是否因之前册封的事有意讨好,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陛下的话掉地上。
“臣领其他内阁同僚多谢陛下奖赏!”
夜如昼一摆手,这才进入正题,“那众爱卿可知为何木炭告急?”
韩尚书再次出列,他掌管户部,这个问题再清楚不过。
“京城户籍为34.6万人,加之流动人口,约40万,自陛下颁发行商政策开始,京城的商人络绎不绝,如今京城人口将破50万,木炭比以往都要有所欠缺。”
哇塞!记得这么清楚,看来上班没摸鱼。
夜如昼念在韩柠晚之前受惊吓的份上,有意补偿。
“赏。”
今天陛下吃错药了?这赏的都是什么!
不说众人懵了,韩尚书也差点没反应过来,愣了一瞬,又赶忙跪地。
“臣谢陛下奖赏!”
夜如昼又一摆手,“韩爱卿言之有理,只是这并不是木炭告急的根本原因。”
户部侍郎孟宏远噗嗤一声,表现积极有什么用,还不是没说到关键点儿上,只是突然想到什么瞳孔一缩,情绪激动的差点儿没站稳。
“陛下,微臣知道!是因为京城树木资源匮乏,追根究底还是土地资源匮乏,京城都是如此,说明整个大乾土地资源匮乏,臣以为岭南崇山峻岭,不乏资源,又和大乾相邻,陛下说远交近攻…”
这一个急转弯,连楚仲文都差点儿没绷住。
夜如昼一时大跌眼镜,她只是想引申出煤炭,这家伙竟然能想到攻掠他国上,还真是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别人家的东西,真是够贪。
“咳咳…爱卿所言有理,只是岭南瘴气丛生,毒虫遍地,朕目前还没应对之法,且再等等,不过爱卿敢思敢想,说明思想上进,该赏。”
楚阁老和韩尚书还勉强说的过去,毕竟两人兢兢业业,忠君为国,可这孟宏远是什么鬼!侵略他国土地叫思想上进?!还该赏?
“陛下,臣承认孟侍郎所说木炭告急是因为资源匮乏,可岭南臣不以为然,臣以为可先从周边附属小国开始,远比岭南更容易攻…收复。”
这是故意和他抢功来了?
孟宏远不忿的伸手一指,“汪大人!你什么意思!竟公然抄袭本官的思路!”
夜如昼一捂脸,把头扭到一边,这还是礼部尚书,可真知礼,不过什么时候朝堂上的官员比她这个激进派还激进了。
她今天只是想说个煤炭的事情啊!还没做好攻打他国的准备啊!
莫轻寒见事情越扯越远,不得不轻咳一声。
“如今已入冬,且轮船还未下水,无论是岭南还是周边附属小国,都不易动兵,今日陛下要说的是煤炭一事,待解决百姓日常烧火问题,百姓才能吃饱穿暖,才能兵强马壮,到时再来提议扩展资源一事。”
煤炭?烧火?
孟宏远心思敏锐,直觉又是什么重大商机,再顾不得争吵,抢先一拜道,“太傅高见!”
“太傅高见!”
礼部尚书汪明敏也及时附和,趁着低头的一瞬又说,“马屁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