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人对朕的几个儿子有什么评价?”
但是皇帝打定主意,今天一定要从他的嘴里挖出点东西。
“这个。”高大人想了一下,说道:“那老臣就逾越了。”
站直身子,环视了一下周遭,说道:“皇上,老臣认为,能够有资格竞选太子之位的有三人。”
“是哪三人?”
“第一人,是五皇子。”高大人伸出一根手指,解释道:“五皇子年纪在众皇子中最为适中,而且精通武略,对于行兵布阵也很有心得,虽然当皇帝不一定需要亲自出征,但是一个能在战场上看明白局势的人,在朝廷上也能看明白,将来就算需要他出征,也不会忙乱手脚。”
旁边支持五皇子的人都暗暗点头,五皇子的脸上也露出得意来,他拉拢的人也大部分是武官。
皇帝微微点头,接着问道:“那第二人哪?”
高大人伸出第二根手指,说道:“第二人是七皇子。”
“七皇子文采斐然,精通经史子集,能诗善词,圣贤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七皇子既然精通文史,相比可以让我朝避免前代的灾祸。”
七皇子面色赤红,似乎不习惯被如此夸赞,支持他的官员,大多是文官,对于高大人的话很是满意。
“那第三人哪?”皇帝又问道,现在已经一文一武都有了,第三人会说出什么花儿了?
“这第三人。”高大人笑着伸出第三根手指,“是十七皇子。”
众臣一片议论声,十七皇子刚刚年满弱冠,还没有为朝廷做过任何事,高大人怎么就说出他来,难道他的重点是前面两位,第三位是随便说说的?
高大人再次捋了捋自己的胡须,说道:“十七皇子虽然刚刚年满弱冠,但是确实一个仁义之人。”
皇帝好奇的问道:“你怎么知道他是个仁义之人?”
“皇上。”高大人拱手说道:“老臣曾经被皇上指派,指导几位皇子的学问。”
皇帝点点头,他记得这件事,当时尚未选定太子太傅,便由高大人代理了几天。
“当时读到唐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诛杀自己的兄弟,以绝后患。十七皇子失声痛哭,直说这样太过残忍,他们是为兄弟,就算有争夺皇位的嫌隙,也不该就这样将自己的兄弟杀死。”
五皇子嗤之以鼻,满脸不屑,在他看来,既然有这种会威胁到自己的人,自然要赶快杀死,不然等以后有了后祸就晚了。
七皇子则是满脸羞愧,他自认是圣人之后,但是却始终因为这种事在众人面前痛哭过。
有大臣不服,上前说道:“高大人,你这话就错了,十七皇子仁义,这是不错,但是若是当皇帝太过仁义,纵虎归山,可就是昏君了。”
“对啊。”
“没错。”
大臣们附议的说,皇帝也跟着点头,若是一个皇子只懂得仁义,恐怕就没办法管理这个国家了。
“大人别急。”高大人冷呵呵的,一点没有被反驳的不悦,“你先听我说完。”
众人安静下来,想看看他还能说出什么来。
高大人继续说道:“老臣也知道,一个皇帝是不能只有仁义的,所以当时随口问道,你不杀他们,就不怕他们之后回来找你,殃及普通百姓?”
“当时十七皇子回答道,我不杀他们是因为他们是我的兄弟,但是为了朝廷和百姓,我绝不会让他们有能力再为祸一方。”
“我便问十七皇子要怎么办,他说,我会削夺他们的兵权,没有了兵权便不能伤害到百姓,然后关他们一段时间,之后再放出来,好吃好喝的给他们。”
“当时我大为惊奇,问道,既然都已经关了起来,为何还要放出来?”
“他答,关起来是要告诉他们,我随时都可以夺取他们的性命,震慑他们,也让他们明白失去自由是什么感觉。之后他们心里肯定不服,焦躁,我再放他们出来,给他们好吃好喝,他们一时享受,就算再有反心,肯定也会仔细思虑。之后我只要定期派人监视他们就好,但是非到万不得已,我不会伤他们的性命,反而会让他们悠闲快乐的过完这一生。”
高大人笑着说:“当时我只觉得十七皇子的想法过于仁义,对于要反自己的人还要让他们悠闲快乐,但是后来我就明白了。”
皇帝也明白了,十七皇子的意思是,他不会杀他们,却会折了他们的胳膊,只要在酒色中过一生,他就会供养着他们。
的确有着仁义之心,而且有着绝佳的攻心谋略。
有人也开始觉得十七皇子的确合适,大部分是老臣,在他们看来,五皇子虽然武略第一,但是过于莽撞,而且对人心狠手辣。
七皇子虽然文采斐然,但是过于懦弱,又过于羞涩,做决定不够坚决,将来要是做了皇帝,万一优柔寡断,对王朝来说是致命的。
“好。”皇帝忽然大笑道:“果然不愧是三朝老臣,对于所有的一切都看的很清楚。”
“皇上过奖了,老臣只是把心里所想告诉皇上。”高大人躬身退回朝臣的行列。
他提的这三个人选非常巧妙,一文一武一攻心,而且基本上朝廷的几大势力都在这三人手中,可能十七皇子稍微差点,但是他有个厉害的母妃为他铺路,应该不会落后太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