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
赵明生微微一愣,这个词语有一种听上去很熟悉的感觉,但仔细想想,又不知所云。
作为一个专业的武侠编辑,这些年来他确实读了不少书,但对佛学却没什么了解,所以当然是不知道这个佛教术语的。
但龙国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儒释道三教的思想,在几千年里早已相互渗透,彼此滋养,共同构成了龙国文化深沉而博大的底色。
所以赵明生才会觉得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很熟悉,但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周硕主动为他解释起来:“天龙八部众是一个佛教术语,指的是指的是护持佛法的八类护法神众。”
“即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这八部众。”周硕执起青瓷壶,一道琥珀色的茶汤如溪流般注入闻香杯,“他们虽非凡人,却比凡人更懂情仇爱憎。”
茶香袅袅中,他的声音带着某种悠远的气息,仿佛在讲述远古的故事:“天众居于云端,受尽极乐,却要面对天人五衰的宿命;龙族执掌江海,呼风唤雨,却难逃每岁蜕鳞之痛。”
赵明生不自觉地向前倾身,编辑的本能让他嗅到了好故事的气息。
“更有意思的是夜叉,”周硕将茶杯轻轻推过去,“他们既是食人的恶鬼,也是护法的善神。就像人性中的光明与阴暗,从来都是一体两面。”
窗外一缕天光掠过茶海,在青瓷杯沿碎成点点金芒。
周硕的指尖轻抚过温热的杯壁,继续勾勒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乾达婆不食酒肉,只以香气为食。他们追寻着天地间最缥缈的妙音,就像……”他的目光掠过窗外的世界,也不知道想起了什么,语气唏嘘,“就像那些为艺术痴迷的艺术家,在虚无中捕捉美的踪迹。”
茶水在杯中轻轻晃动,映出赵明生愈发明亮的眼神。
“阿修罗最好斗,”周硕执壶续茶,水声潺潺如溪,“他们与天众征战不休,却永远活在猜忌与愤怒里。这样永无止境的征伐,何尝不像人世间的执念?”
茶壶稍倾,一道水柱直落茶海,激起细碎的水花:“迦楼罗每日要吞食五百龙子。但是你知道吗?他们最终因毒积于身,在金刚山顶**而亡……”
赵明生不觉的屏息,仿佛看见那浴火重生的金色巨鸟。
“最动人的是紧那罗。”周硕的声音忽然变得柔软,“他们头生独角,歌声能感天动地。却因形貌奇特,永远在追寻真正的知音。”
他的指尖轻轻抚摸着茶杯上冰裂的纹路,“就像每个孤独的灵魂,都在等待能读懂自己心声的人。”
茶香氤氲中,那些古老的传说仿佛活了过来。
赵明生望着茶海上摇曳的光影,忽然觉得每道涟漪里都藏着一则未诉说的故事。
茶水在青瓷杯中轻轻一晃,映出赵明生若有所悟的神情。
(赵明生:我好像要长脑子了!)
“最妙的是,”周硕的指尖在茶海上虚画一圈,“这些非人众生,恰恰照见人世间的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就像……”
他顿了顿,目光落回那叠读者来信,“就像写信的这些孩子,他们的执着与梦想,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天龙八部’?”
“所以,”周硕的故事讲完了,抛出自己的结论,“所谓天龙八部,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众生相。”
赵明生已经完全反应了过来,周硕这是在给自己讲他的新作品灵感来源。
于是他问了一句恰到好处的应景的废话:“所以,你的新书,灵感就来源于这些佛教的神话传说?”
“不完全是。”周硕轻轻摇头,指尖在茶海上停留,仿佛在抚摸那些无形的故事脉络,“神话传说只是容器,就像这龙泉青瓷,重要的是里面盛的茶汤。”
周硕将一道琥珀色的茶汤匀速注入闻香杯,看着那晶莹的液柱与氤氲的香气,缓缓开口:
“我想借八部众的皮囊,装的是人间百味。天众的衰亡,说的是盛极必衰的天理;龙族的蜕鳞,讲的是成长必经的痛楚;夜叉的双面,映的是人心深处的挣扎……”
茶香在暮色中愈发醇厚,与他的话语交织在一起。
赵明生忽然觉得,整个书房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共鸣箱。
青瓷杯中的茶汤泛起细密涟漪,那些古老的传说与当下的感动正在发生奇妙的共振。
“这不是一本关于神佛的书,”周硕的声音很轻,却很清晰,“而是一面镜子,照见每个在尘世中修行的人。”
“所以我要讲的,是一个关于芸芸众生的故事。”
窗外,最后一抹晚霞恰好染红天际,恍若迦楼罗浴火时的羽翼。
赵明生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自己正在见证一个了不起的故事诞生。
故事的外衣是古老的八部众,内核却是每一个在爱憎痴怨中浮沉的尘世中人。
“这杯茶,”赵明生举起已经微凉的茶杯,“我敬众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