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王朝的腐朽 > 第二百三十章 阳虎之乱

王朝的腐朽 第二百三十章 阳虎之乱

作者:立日耳 分类:穿越 更新时间:2025-10-10 00:01:09

阳虎,鲁国人,季氏家臣,事奉季平子、季桓子。

阳虎其人,因与先圣孔丘牵涉过多,名气较绝大多数的鲁国大夫,甚至是大多数的诸侯大夫,都要大得多。

当然,阳虎的名气基本上是恶名、污名,这既是历史前进的必然结果,也与先圣孔丘有不少的关系。

作为季氏家臣,阳虎能从季平子手下,一步步得成长到操控季氏、进而执政鲁国,他的能力和聪慧是不用怀疑的。

虽非圣贤之用,亦是能治之臣。

对于阳虎来说,他的身份终归是低了些,先圣孔丘所谓‘家臣执政’。

然,家臣岂能执诸侯之政?

此名不正,言不顺也。

名不正,则诸民生疑,上下离心,家国不轨;言不顺,则诸情晦涩,诸力不效,万般皆难。

纵观历史,下臣逆君,臣下之臣,再逆其上君,屡见不鲜。前有东夷有穷氏羿谋太康,太康失国,羿废弃朝政,遂为寒浞所杀;后有曹丕篡汉自立,司马氏趁其室微弱,取而代之。

阳虎的境遇与两者不同,寒浞虽为少康所灭,然其执掌有穷氏,窃据中原多年。司马氏更是了不得,鼎立新朝,君临天下。

而阳虎在鲁国的权势虽已极盛,可仍旧需要依靠季孙氏的威名。

鲁定公八年,即公元前五零二年,阳虎对现有的三桓不满,即季桓子、孟懿子、叔孙武叔,打算取而代之。

当时,季氏的季寐(季氏族人,季桓子之弟)、公锄极、公山不狃在季桓子手下不得志,叔孙氏的叔孙辄在叔孙氏得不到宠信,叔孙志在鲁国不得志。

他们五人因此依附于阳虎,而阳虎则是打算在除掉三桓之后,由季寐取代季孙氏,叔孙辄取代叔孙氏,自己取代孟氏。

十月,鲁国将要举行祭祀,阳虎便打算在蒲圃(鲁地,今山东曲阜东)设享礼招待季氏时杀死他,同时命令都邑的兵车,明天到蒲圃集结。

成地宰公处敛父因此向孟懿子禀告,表示,季氏调动兵车,是什么缘故?

孟懿子答,我不知道。

公处敛父知道阳虎将要叛乱,就说,那么就是要发动叛乱,一定会波及到您,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于是公处敛父和孟懿子将壬辰日(初三)作为预定日期。

壬辰,季桓子前往蒲圃,阳虎驾车在前面开路,林楚(季氏家臣)为季桓子驾车,阳越(阳虎之弟)跟在后面两边还有卫士在两旁护卫。

将要到蒲圃的时候,季桓子突然对林楚说,你的先人都是季氏的忠良之臣,你也要以此来继承他们。

林楚则表示,我听到这话太晚了,阳虎执政,鲁国人都听从他的,不听从他的话就会死,我死了对主人也没有益处。

季桓子则说,哪里有什么晚的呢?你能将我送到孟氏去吗?

林楚表示,我不敢吝啬死亡,怕的是不能使主人免于祸患。

季桓子听完,表示,那就去吧。

林楚驾马脱离队伍,等到了大街上便飞奔而去,阳越在后面追赶,用箭射他,也没有射中。

孟氏的门前,有孟懿子准备好的三百个强壮的奴隶,名义上是为公期(孟懿子之子)建造房子的,实际上就是为了防备阳虎。

季桓子逃到孟氏,他们就将孟氏的大门关了起来。

阳越没有应对办法,反倒是被人从门缝中射箭给射死了,就这样死在了孟氏的门前。

阳胡得知了消息,直接发动了叛乱,劫持鲁定公和叔孙武叔,攻打孟氏。

公处敛父听闻阳虎叛乱,率领成地人从鲁国的上东门进入,与阳氏在南门交战,没有取得胜利。

之后又在棘下交战,最终击败阳虎。

阳虎落败,丢弃皮甲,进入公室,偷走了宝玉和大弓,逃离鲁国国都,住在五父之衢(路名,今山东曲阜东南)。

他吩咐人了做饭,自己却是去睡觉,跟随他的人便说,追赶的人恐怕要来了。

阳虎则表示,鲁国人知道我出来了,正高兴可以晚死,哪里有空来追我。

随行的人则说,快点套上马车吧,公处敛父在那里。

而公处敛父向孟懿子请求追击阳虎,孟懿子没有答应,

公处敛父又想要杀死季桓子,孟懿子感到害怕,便将季桓子送回了季氏。

季氏的季寤在季氏的祖庙里祭告之后,逃离了鲁国

阳虎进入欢地、阳关叛乱,逃亡至齐国,后又前往晋国。

阳虎的失败,是可以预见的,结合春秋的时代背景,他个人的身份还是低微的,三桓在鲁国的影响根深蒂固;鲁国的权力分散在三桓手中,阳虎受到的钳制较多;外有晋国、齐国,阳虎专于内而媚于外;鲁国的国力微弱,阳虎的威势不能确立;三桓的家臣不能合心,对待三桓犹如当初三桓对待鲁侯;鲁国还是有贤臣,或忠于鲁国,或忠于三桓。

遥想平子当初,专权于鲁国,结怨于诸大夫,横行数十载。昭公一朝谋动,平子犹惊惧请亡而未果,至于三家合力,昭公离亡,鲁国乱轨。平子威摄鲁政,其势如烈日当空,可远望而不可久观也。其威如是,其势难当,然已失季氏之明德。德之渐衰,则威不可久存也,能者以权势定,辅以私情,虽可日久,必至弥散。

及桓子立,其威、其势、其术,乃至君臣上下之情,皆不如平子也。

阳虎视桓子,犹如当初平子视昭公,阳虎不及平子也,然桓子亦远不如昭公。

平子临难,其情也悲,其言也微,抛家舍身犹不能免,三家合力方解其危。

虽其身不正,然尚未谋逆,三桓为尊,诸士效力,此其所以行也,亦阳虎所以不行也。

上者之行,下久视之,倾慕贪仰,后必效之。若施贤德,则贤德者渐生;若施不德,则不德者必盛也。

此正是,名利现而人心动,不在其盛而在其生;仁义存而世道艰,不在其行而在其道也。

故曰,谋国者当晓名利,求贤者当重仁义。晓名利则可知其前后,重仁义则可窥其内外。

然,名利浮世,有几人通晓?仁义满卷,谁能言透悟?

喜欢王朝的腐朽请大家收藏:(064806.com)王朝的腐朽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