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唐诗宋词漫话 > 第200章 回门

唐诗宋词漫话 第200章 回门

作者:丙叔佩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09 17:23:02

回门,是新婚夫妇在婚后数日内携伴返娘家居住的传统习俗。新娘与夫君共同拜访双亲,展现对家庭深厚情感。期间,双方互赠礼物,表达孝敬之意,参加庆祝活动,感受浓郁乡愁氛围。回门不仅加深了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更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传承尊老爱幼美德、促进家庭和谐的重要表现形式——

回门

——读《送元二使安西》读有感

@丙叔佩史

珠帘半卷待鸾鸣,

细雨轻拂燕子行。

新妇含羞携婿归,

共赏桑梓月华明。

笑语盈盈诉衷肠,

佳肴美酒庆重生。

回门一日情难忘,

两心相守永世盟。

……

赏析

《回门》,一首描绘中国传统婚俗中独特环节的七言律诗,以其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和浓郁的文化底蕴,深深打动人心。全诗通过一系列精致的意象与情境切换,巧妙串联起新婚夫妇从初识至携手归宁全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式婚礼魅力及其背后深邃含义。

珠帘半卷待鸾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鸾鸣”常常被视为吉祥之兆,代表着幸福与好运。此句通过对“珠帘”这一细节的刻画,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期待与美好愿望的场景。与王之涣《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所传递的离别悲凉之感截然不同,这里弥漫的是温馨和谐的氛围。珠帘微启,似乎在欢迎久违的女儿归来,昭示着新生活的序幕缓缓拉开。

细雨轻拂燕子行—— 春雨绵绵,轻轻拍打着窗户,而活泼可爱的燕子穿梭其间,这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燕子往往被视为幸福与吉祥的使者,其欢快的身影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也描绘了一种清新的景象,但相比之下更多了一份淡然与洒脱。本句则聚焦于日常生活中平凡而美好的一面,呈现出传统中国婚俗中的温情与柔情。

新妇含羞携婿归—— 婚礼后的回门仪式,在中国文化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娘子与丈夫手挽着手步入娘家门槛,向长辈问安并接受祝福,这体现了对家族传统和亲情纽带的尊重。此刻,新娘面带羞涩,或许是因为刚刚离开熟悉的环境而感到些许不安,但她依旧勇敢地站在爱人身边,准备迎接未来的一切挑战。这样温馨感人的一幕令人想起《长恨歌》中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那样动人情景,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古代女性对爱情和家庭的执着追求。

共赏桑梓月华明—— 桑梓作为乡村与家园的象征,在许多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代表着浓浓乡愁与亲情的源泉。此时,夫妻二人在柔和月光下相伴而坐,享受这份难得安宁与祥和。《送元二使安西》中也有类似的场景:“家童鼻息已雷鸣。”虽然两位主人公已经远离喧嚣都市,但他们仍然保持着心中那份纯真的情感。在本文段落中,新婚夫妇共赏月色,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笑语盈盈诉衷肠—— “笑语”二字形象地展现了回门过程中的轻松愉悦气氛。与《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相比,此处更多了一份亲切与亲密。新婚夫妇间倾吐心声,交换情感,彼此支持鼓励,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夫妻和睦相处、共同成长的理念。这些美好瞬间构成了他们珍贵的记忆,成为日后相依相伴的力量来源。

佳肴美酒庆重生—— 良辰美景加上美食佳酿,无疑是庆祝回门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中国文化里,食物不仅仅满足口腹之欲,更承载着深厚的寓意。《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所提及的酒席可能略显凄凉,而本文段落中,则透露出喜庆与热闹。在这场盛宴上,家人朋友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新婚夫妇的爱情结晶,共同分享喜悦与祝福,表达对他们美好未来的期望。

回门一日情难忘—— 整个回门过程中,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如此特别且值得铭记。与《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家童鼻息已雷鸣”形成对比,本文段落更加注重个体情感体验和个人记忆留存。这一天不仅仅是新娘子重新融入家庭的机会,更是她与丈夫建立深厚感情基础的关键时刻。这种深情厚谊将会伴随他们走过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成为不可磨灭的美好印记。

两心相守永世盟—— 最终,整篇文章以“两心相守永世盟”作为结尾,意味深长。与《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形成的强烈反差,这里没有离别的伤感,而是充满了对爱情与家庭的坚定信念。夫妻二人决心携手共度余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与挑战都将不离不弃。这种承诺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真爱至上的追求,也折射出人类普遍渴望稳定关系与长久幸福的心理需求。

这两首诗词跨越时空,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画卷。《回门》通过对婚俗细节的描绘,展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结构、人际关系及情感表达的独特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骨子里那份对家庭和谐与爱情忠贞的重视。而《送元二使安西》则展现了唐代士大夫在面临逆境时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