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 > 第二十七章 苏轼沉浮人生:才华盖世,命运多舛

千年文星照人间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贬居儋州(今海南)的苏轼遇赦北归,途经润州(今镇江)时,登临金山寺。面对长江浩荡,他提笔写下“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这二十八字,道尽一生漂泊,却也藏着最从容的自嘲——所谓“功业”,竟是三次贬谪的荒诞印记;而千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翻开《东坡全集》,那些“大江东去”的豪迈、“十年生死”的深情、“日啖荔枝”的豁达,仍在叩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书画皆登峰造极;作为北宋政治舞台上的“不合时宜者”,他从中央到地方,从繁华京都到天涯海角,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命运颠簸。他的生命轨迹,既是个体才华与时代洪流的激烈碰撞,也是中国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精神的极致诠释。

一、少年才俊:眉山苏氏的“天纵奇才”

苏轼的崛起,始于一个“耕读传家”的文化世家。眉山苏氏虽非簪缨世族,却以“读书致世”的家风闻名。父亲苏洵早年“游荡不学”,二十七岁方“始发愤为学”(苏洵《上韩枢密书》),终成“大器晚成”的一代大家;母亲程氏出身官宦,读《后汉书·范滂传》时,见范滂为清流而死,感慨“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宋史·苏轼传》)——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从小便注入苏轼的血脉。

1.1 童年:诗性与思辨的启蒙

苏轼六岁入乡塾,师从道士张易简,读书过目成诵。据《东坡志林》载,他与弟弟苏辙常“夜窗课书”,母亲程氏“每夕课之”,若二人倦怠,便以“读《汉书》至《范滂传》,慨然太息”激励。少年苏轼的聪慧,在乡里已传为佳话:十岁读《庄子》,叹“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十二岁作《黠鼠赋》,以“覆而出之,堕地乃走”的细节,将老鼠的狡黠与人的疏忽写得妙趣横生,更暗含“人虽智而物无情”的哲思。

1.2 科举:名动京师的“双子星”

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一岁的苏轼与十九岁的苏辙随父进京,准备科举。次年,嘉佑二年(1057年)的科场,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璀璨的一页——主考官欧阳修读到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拍案叹服:“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渑水燕谈录》)因怀疑此文是门生曾巩所作,欧阳修将其置为第二;复考《春秋》对义,苏轼又夺第一。最终,苏轼以“进士及第”位列全国第二,与弟弟苏辙同科登第,“三苏”之名震动汴京。

时人评价,苏轼的文章“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苏轼《文说》),既有韩愈的雄健,又有庄子的超逸。欧阳修更预言:“三十年后,世人不复知我名。”(《与梅圣俞书》)——这一预言很快成为现实:至南宋,苏轼已被尊为“一代文宗”,其文集《东坡七集》刊刻于两浙、福建等地,成为士子必读经典。

二、初入仕途:理想与现实的第一次碰撞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通过“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试,获“第三等”(宋代制科最高等级),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这是他首次离开父亲,独立踏入仕途。然而,从地方到中央,从改革支持者到质疑者,他的政治理想很快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

2.1 地方历练:凤翔的“循吏”实践

凤翔(今陕西凤翔)地处西北,是宋夏对峙的前线。苏轼到任后,发现当地百姓深受“衙前役”之苦——官府强征民夫为官府运输物资,稍有延误便“破家破产”。他上书朝廷《论衙前役事》,建议“以官榷酒务羡余钱买扑坊场,募民输钱免役”,既减轻民负,又增加财政收入。此策虽未被完全采纳,却展现了苏轼“务实为民”的政治智慧。

此外,凤翔多旱灾,苏轼常“斋戒祷雨”,甚至“以身代牲”(《喜雨亭记》)。他在《和子由蚕市》中写道:“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这种对民生的关切,并非空泛的口号,而是贯穿其一生的政治底色。

2.2 变法风云:从“拥护”到“质疑”的转折

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推行“熙宁变法”,试图通过“青苗法”“市易法”“募役法”等富国强兵。苏轼最初对新法抱有期待,曾在《上神宗皇帝万言书》中肯定“陛下诚有意更张,则宜先择其切于民病者而图之”,但很快发现新法在执行中“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同上),导致“小民受害”。

例如,“青苗法”本为抑制土地兼并,规定农民可在青黄不接时向官府借贷,秋收后加息偿还。但地方官员为完成指标,强行摊派,“贫者得钱轻用而多取,富者不敢贷而贫者耗”(苏轼《上清帝第七书》)。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上,苏轼目睹“饥民相食”的惨状,写下《论给田募役状》,指出“新法之弊,在于不察民情,以法令之威强民所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