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 > 第八章 刘备诚心三顾茅庐:求贤若渴,情真意切

在历史的长河中,东汉末年无疑是一个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一个天下大乱、战火纷飞的时期,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汉王朝,此刻已摇摇欲坠。朝政被宦官与外戚轮流把持,他们争权夺利,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使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终于,在百姓的愤怒与绝望中,黄巾起义爆发了。这场起义如同一把熊熊烈火,迅速燃遍了大江南北,各地豪强纷纷趁机而起,他们拥兵自重,形成了多个割据势力,相互攻伐,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

在这个乱世之中,有一个人始终怀揣着复兴汉室的梦想,他就是刘备。刘备虽为汉室宗亲,然而命运却对他并不眷顾。早期的他势单力薄,没有自己的地盘,只能四处奔波,先后依附于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诸侯。在这漫长的辗转历程中,刘备屡遭挫折,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每一次的失败,都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在这个乱世中立足,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必须拥有杰出的人才辅佐。

就在刘备为寻找人才而苦恼时,三顾茅庐这一事件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这不仅是刘备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更是改变三国历史走向的关键事件。它所展现出的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以及诸葛亮经天纬地的才能,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豪情。

一、时代背景与刘备困境

乱世纷争:东汉末年,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宦官们仗着皇帝的宠信,飞扬跋扈,卖官鬻爵,将朝廷搞得**不堪。而外戚们则为了争夺权力,与宦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们相互倾轧,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得朝政混乱无序。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再加上天灾频繁,庄稼歉收,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四处逃亡。

终于,百姓们忍无可忍,黄巾起义爆发了。起义军头裹黄巾,高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腐朽的东汉王朝发起了猛烈的冲击。虽然黄巾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但却给东汉王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得各地的豪强势力趁机崛起。这些豪强们拥兵自重,占地为王,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其中,势力较大的有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地;曹操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等地;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占据江东六郡;刘表则坐拥荆州,成为一方诸侯。他们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相互攻伐,战争不断,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生灵涂炭的景象。

刘备的辗转历程:刘备,这位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汉室宗亲,虽然有着远大的抱负,但早期的发展却异常艰难。他早年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招募乡勇,参与了镇压黄巾起义的战斗。然而,由于势力弱小,他在战场上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此后,刘备先后依附于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诸侯。在公孙瓒处,他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但始终没有得到重用;在陶谦的徐州,他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地盘,却又被吕布所夺;投靠曹操后,曹操虽对他礼遇有加,但刘备深知曹操的猜忌之心,最终还是离开了曹操;在袁绍麾下,刘备也未能得到充分的信任和发挥才能的机会;最后,他来到了荆州,投靠刘表。

在荆州的日子里,刘备虽然得到了刘表的收留,但他心中的抱负却始终无法实现。他看到曹操在北方势力日益壮大,孙权在江东根基稳固,而自己却依然寄人篱下,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和强大的势力。此时的刘备已经年近半百,他深感时间紧迫,自己的复兴汉室之梦越来越遥远。他明白,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找到一位有才能的谋士,为自己规划未来的战略。而就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徐庶,也由此得知了诸葛亮的存在。

二、初顾茅庐

徐庶荐贤:刘备在荆州时,得到了一位重要的谋士——徐庶。徐庶为人豪爽,足智多谋,他的到来让刘备如获至宝。在一次与曹操的战斗中,徐庶大展身手,他巧妙地运用计策,大败曹仁,使得刘备的军队士气大振。曹操得知刘备有徐庶相助后,十分忌惮,于是采用了程昱的计策,将徐庶的母亲掳至许昌,以此威胁徐庶。徐庶是个孝子,为了救母亲,他不得不离开刘备,前往许昌。

临行前,徐庶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他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徐庶详细地向刘备介绍了诸葛亮的才能和学识,称他有经天纬地之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精通兵法谋略,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刘备能够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定能成就大业。刘备听后,心中十分激动,他对诸葛亮充满了期待,决定亲自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初次拜访:刘备得知诸葛亮的住处后,不顾关羽、张飞的质疑,带着二人亲自前往隆中。隆中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诸葛亮就隐居在这片宁静的山林之中。刘备三人历经跋涉,终于来到了诸葛亮的茅庐前。他们轻轻地敲门,一位童子开门而出。刘备恭敬地询问诸葛亮是否在家,童子回答说:“先生今早少出。”刘备又问:“何处去了?”童子说:“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刘备再问:“几时归?”童子答:“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刘备听后,心中十分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留下书信,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渴望得到他辅佐的诚意。随后,刘备带着遗憾,怅然离开了茅庐。关羽和张飞看到刘备如此恭敬地对待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心中有些不满,但他们还是尊重刘备的决定,跟随他一同返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