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安城】,一座三百多年前修的城池。
几个月前的那场大雨,将这存在多年的老城池基本打垮。
断墙浸在半尺深的淤泥里,木梁歪歪扭扭插在水里。
无数人流离失所,剩下的城外百姓疯了般往城里挤,讨生活。
洪水退了不假,但不代表粮食苗还能抢救回来。
洪水几乎冲走了所有幼苗,剩下的,被大水一泡,基本也都烂了。
某些消息灵通的人,听路过的“仙师”提过一句——
这玄安城在金州内,所以还算是不错的。
有些外州城池,一城之人几乎十去其九。
又有传言,金州极南方有一座城池,被仙道顶尖门派蜀山选中,做了个什么试点。
如今不敢说过的有多好,但起码饿死的人微乎其微。
这话像根火苗,在玄安城百姓心里烧了几天,可没人敢动
实在是太远了!
官道上早有山匪设了卡,林子里饿狼嗷嗷叫,更有趁乱窜出的小妖,见了人就拖走。
不说别的的,光是凑够路上的干粮,就难倒了九成人家
……
妙华带着一众师弟进入玄安城。
一路看过城况,他心中已有计较。
第一个试点的确是攒了不少经验,玄安城的通神观该如何立,路数大致已定。
一行人直奔城主府,欲要建立通神观,当地的助力必不可少。
……
“请止步,请问诸位道长来自何处?”
城主府守卫见七八个道士直奔城主府来,当即上前拦住。
如今城内缺粮,但城主家储粮还算足够,
这份差事是他全家的活路,半分不敢懈怠。
“我等乃蜀山修士,奉师门之命而来,烦请居士通报城主。”妙华声音清润,目光平和却自带威仪。
守卫头子心里“咯噔”一下。
他消息也算灵通,听说过南边【舟海城】的传闻,再看这几位道士的气度,哪里敢怠慢?
当然,便是没那传闻,
蜀山高修也不是他们这些凡人得罪的起的。
何况城主袁河新还特意交代过:
凡是自称蜀山修士的,先迎进去再说。
不敢耽搁,当即拽过旁边守卫,“快进去通报城主!”
自己则引着妙华一行人进入城主府,扬声高喊:
“开正门,迎贵客!”
“道长请!”
守卫头子在前,弓着腰在前头领路。
听闻通报,城主袁河新当即放下笔墨赶了出来,迎妙华等人进去。
他一个眼神,侍女当即上前奉茶,“蜀山高修莅临【玄安城】,我代表全城人欢迎诸位道长!”
妙华接过茶杯轻轻放在案上,其他弟子也是如此,“袁城主客气了,恕妙华无礼,蜀山戒律:出门在外不得擅自受饮受食,还望海涵!”
城主面色不改,出门在外,谨慎些是必要的,可见蜀山门风严谨。
如此他反倒是会高看蜀山弟子一眼,“是袁某失察,不知贵派戒律,倒让道长为难了。”
“敢问妙华道长,您此次驾临……?”袁河新按捺不住开口。
“不敢受‘您’字敬称,袁城主唤我妙华即可,想必城主应听说舟海城的例子,蜀山欲要推行神道,于各地建立通神观。”
“蜀山出钱出粮建立通神观,百姓需虔诚奉香拜我人族先祖,通神观会从蜀山调来粮食和药物等作为支援。”
袁城主激动归激动,但心中也着实不理解——
这样做貌似对蜀山没什么好处?
普通百姓烧香拜先祖能咋的?先祖还能显灵?
不过,这可是件大好事。
先祖不能显灵,但显然蜀山会“显灵”。
这就够了!
妙华继续说,“为了避免造成误会和更大的**,我先行前来寻求城主相助,蜀山可以出钱购买一块地皮修建通神观。”
“除此外,蜀山还要在城外购买一块荒地……”
他语气平淡,却透着充足的底气,
“嗯,初步定在五千亩。”
妙华既然敢说就不怕袁城主宰他。
蜀山虽远,但只要是城主,不可能不了解蜀山的地位。
况且,静宁真君传下谕令,如有得寸进尺的,蜀山直接退出这座城池就好,并要拉上黑名单。
金州内,除了蜀山,谁敢伸手就砍了谁的手。
没有蜀山开发,所谓的未来收益,就只是一片荒芜虚幻而已。
至于蜀山何时会息怒?
那就要看静宁的意思了。
好在,袁河新不是个脑子昏头的。
他脸上笑得要开花,当即答应下来:
“通神观建立,对我玄安城乃是天大好事,岂敢收蜀山钱货?地皮我这就划拨!”
妙华却坚持,“不必,钱货两讫,等价交换,此乃蜀山戒律,不敢违背。”
袁城主见妙华不似勉强,也不再推辞,毕竟玄安城的确什么都缺。
他搓了搓手,“敢问妙华道长,不知可否将钱货换成粮食、布料或者药物?”
金银可不能填饱肚子,也不能治好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