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奖杯被稳稳放在更衣室中央的长桌上,灯光透过奖杯的棱角,在墙壁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队员们围站在桌旁,没人急着伸手触碰 —— 李明的目光落在奖杯底座上还未完全干透的刻字,王浩扶着桌沿,指尖轻轻擦过奖杯表面的纹路,张伟则举着手机,小心翼翼地拍下奖杯与所有人的合影,连平时不爱拍照的陈晓,都主动凑到了镜头前。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咱们在训练馆看别人夺冠的直播,赵磊你还说‘啥时候咱们也能有这待遇’吗?” 李明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感慨。赵磊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时候哪敢想啊,现在看着这奖杯,还跟做梦似的。” 陈教练端着一摞矿泉水走进来,把水分给队员们:“别光做梦,这奖杯是给你们的肯定,也是给你们的提醒 —— 冠军从来不是终点,是起点。”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个人:“休赛期不用天天集训,但你们得记住,对手不会因为咱们拿了冠军就停下脚步。王浩的脚踝要好好恢复,康复师会制定计划;李明和赵磊要巩固核心技术;陈晓继续练三分,争取把命中率再提一提;张伟,你这赛季进步很大,但防守端还要加强,下赛季你大概率是首发,得扛住压力。”
“放心吧教练!” 队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眼神里没有了夺冠后的松懈,只剩对未来的期待。那天晚上,球队没有举办盛大的庆功宴,而是一起在基地食堂吃了顿简单的晚餐。餐桌上,大家聊的不是过去的胜利,而是休赛期的计划 —— 张伟说要回老家陪父母待一周,然后就回基地加练;王浩说要跟着康复师做复健,争取新赛季一开始就能满状态;李明则打算研究新赛季对手的比赛录像,提前熟悉战术。
休赛期的训练基地比平时安静,却从未冷清。每天清晨六点,李明都会准时出现在训练馆,先绕着场地跑十圈,再练一个小时的控球 —— 即使是队长,他也没敢放松。七点半左右,张伟会背着运动包赶来,手里还提着给李明带的早餐:“明哥,我妈让我带的包子,你尝尝。” 两人吃完早餐,就开始一对一的攻防训练,张伟负责进攻,李明防守,每次张伟突破成功,李明都会停下来给他分析:“刚才那个变向很快,但重心有点高,容易被断。”
王浩的复健比想象中更艰难。刚开始做脚踝拉伸时,他疼得额头冒冷汗,康复师让他休息,他却摇摇头:“再坚持会儿,我想早点跟大家一起训练。” 有次练平衡训练时,他不小心摔在地上,脚踝传来一阵刺痛,他坐在地上,看着远处李明和张伟训练的身影,眼圈突然红了。这时,赵磊拎着水果走了进来:“浩哥,我刚买的西瓜,你歇会儿,咱们一起吃。”
赵磊把西瓜切成小块,递给王浩:“我跟你说,我昨天跟陈晓练三分,他投十个进九个,比之前还准。等你好了,咱们再练挡拆,保证比上赛季还默契。” 王浩咬了口西瓜,甜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心里的沮丧也消散了不少:“好,等我恢复了,咱们好好打。”
八月底,休赛期接近尾声,球队迎来了一位新成员 ——19 岁的新秀林宇,主打得分后卫,速度快,投篮准,但性格有些傲气。第一次训练时,林宇就跟张伟较上了劲 —— 在分组对抗中,林宇持球突破,故意晃过张伟,上篮得分后,还扬了扬下巴。张伟心里不服气,下一个回合就加强防守,断了林宇的球,还喊了一声:“防守!”
两人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李明赶紧跑过来,把两人拉开:“都是队友,别较真。林宇,你突破很厉害,但防守端要注意协防;张伟,你防守不错,但可以多跟林宇学学他的突破节奏。” 陈教练也走过来,笑着说:“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要记住,篮球是团队运动,一个人再厉害,也打不过五个人。”
接下来的几天,李明故意把张伟和林宇分在一组,让他们一起练配合。刚开始,两人还是有些别扭,但慢慢的,他们发现了彼此的优点 —— 张伟防守稳,能帮林宇挡拆;林宇突破快,能给张伟创造空位机会。一次训练结束后,林宇主动拍了拍张伟的肩膀:“张哥,刚才那挡拆真漂亮,谢了。” 张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没事,你突破也厉害,以后多配合。”
九月初,新赛季的揭幕战如期而至,对手是上赛季的第四名 —— 星河队。比赛开始前,体育馆里坐满了观众,很多球迷举着 “卫冕冠军” 的牌子,还有人喊着队员们的名字。王浩坐在替补席上,穿着训练服,脚踝上还戴着护具,他紧紧攥着毛巾,眼神里满是期待。
裁判哨声响起,比赛开始。赵磊跳球成功,把球传给李明。李明持球推进,看到林宇已经跑到位,立刻把球传过去。林宇接球后,一个加速突破,晃过对方防守队员,上篮得分 —— 新赛季的第一分,由新秀林宇拿下!观众席上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张伟也站起来,用力鼓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