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龙门”位于终南山北麓,若从方向上判断,“阴龙门”应在“姬家”东南方向,距离姬家直线距离不超过80公里。
终南山又叫太乙山,是华夏道教文化核心发源地,据资料记载,这里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撰写和宣讲《道德经》的地方,同时也是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创立全真教的地方,道教文化底蕴十分丰厚。
终南山是秦岭的核心地带,东起蓝田县,西至周至县太白山南麓,东西长约230公里,总面积约4800多平方公里,太白山在广义上应该是终南山的主峰。
其地貌复杂多样,包含山崩遗迹(如翠华山堰塞湖)、冰川地貌及垂直气候带,着名的秦岭72峪,终南山就占了48峪,可见其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终南山历史以来就是隐世修炼者的天堂,仅在终南山方圆百公里范围内,就有大大小小二十多个隐世宗门,“阴龙门”就是其中势力较大的几个宗门之一。
在整个终南山核心区域内,随时、随处都可见到修炼者的踪迹,这也是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最大特点。
所以,修炼者已经达成了默契,除了宗门所在地之外,山里的任何地方都是公共修炼场所,不存在划分地盘的说法。
可是,随着“阴龙门”势力逐步扩大,他们的霸道作风越来越张狂,竟然不断抢占别的修炼者常用的修炼场所,甚至被“阴龙门”徒赶出终南山,众人大都敢怒不敢言。
王天和舅舅姬朝良花了三个多小时,终于赶到了终南山核心区域。
来的路上看看四下没人,王天给舅舅姬朝良展示了“御空飞行”神技,并带着舅舅“飞”了一段距离,让他感受一下“空中飞行”的感觉,把姬朝良撩拨得心驰神往。
进入核心区域时还不到上午9点,两人不断发现有散修在勤奋的修炼,男女老少都有,身穿道士、僧人、居士服装者比比皆是。
随着不断的深入,王天发现这些众多修炼者所处的位置都不是最佳位置,而在一些环境、地形非常优秀的地方,往往被一群身着灰色长袍衣服的人所占据。
这些人的衣服上都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在左胸口位置都绣着一条小黄龙。显然这些人都属于同一个组织。
但令王天不解的是,为什么有的小黄龙下边绣有一朵云朵,有的绣有两朵云朵,甚至有的在小黄龙上下都有云朵?
同行的二舅姬朝良解释说,这些人就是“阴龙门”的人,绣有不同云朵,表明这些人的身份不同。
没有云朵者表明是普通门徒,武功层级大多在武师以下;
一朵云朵者表明是武师境界;
两朵云朵者表明是大武师境界;
三朵云朵者表明是宗师境界;
上下都有云朵者表明是大宗师境界。
原来是这样。
看来“阴龙门”的管理还挺严格的,同时也证明“阴龙门”比较有钱,门徒们都穿着统一服装,明显比别的宗门更有气势一些。
王天忽然想找一些修炼者们聊聊,听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说不准通过聊天还能有意外收获呢!
于是王天跟二舅商量两人分开行动,二舅先去“阴龙门”附近转转,看有没有什么发现,二人随时用手机联系。
随后,王天顺着山间小道信步走去,并没有刻意的方向。
不知不觉之中就走到了终南山大峪西,靠近“终南草堂”的位置,忽然看到有许多人聚在一起,不知道在干什么。
王天快走几步,很快来到了众人聚集的地方,仔细一看,现场恐怕有上百人。
王天忙问边上的一位道长这是在干什么?道长一听就知道王天是刚从外地过来的,于是笑着给他说了一下情况。
原来,终南山的独特环境吸引了许多隐士、道长、僧人、修炼者甚至是文人来到此处修行,大家时不时的经常见面,彼此想互相认识和交流一下,苦于没有一个地方和平台。
后来有一位散修叫金剑锋,联合几位志同道合的道友,通过四处“化缘”,在终南山大峪西建设了一个仿古厅堂式建筑,面积很大,足以容纳一两百人同时在这里谈经论道。
因此处之前曾是个草屋,在此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建筑,大家习惯性的仍然叫它“终南草堂”。
从此后,终南山的修炼者常常到此处聚会,“终南草堂?”在修炼者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渐渐的就变成了一个修炼“圣地”。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处修炼“圣地”,却被本地的一个叫作“阴龙门”的隐世宗门所霸占,硬说这个地方属于“阴龙门”地盘,当然归“阴龙门”所有,活生生的把大家都赶了出来。
大家失去了聚会的场所,心里自然不服。可是鉴于“阴龙门”势力太大,大家根本抗不过他们,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后来,金剑锋先生联合包括玄洞道人朱道长、玉信子道长、光明居士、半月先生、道医米不同先生、僧人一阳、逍遥门如慧等百余人,成立了一个“隐士修行协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