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
慕南栀步履匆匆赶来。
她凤眸直接望向御座上,面沉如水的景帝,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急切:
“陛下,哀家听闻江南大营陷落,清绾她失踪了,此事可是真的?”
景帝看着一副兴师问罪模样的太后,眉头不易察觉的皱了一下。
他向来不喜后宫干政,尤其不喜太后插手军国大事。
特别是他刚刚经历了一场堪称耻辱的军事失败,心情恶劣到极点,面对慕南栀的追问,心中也颇为恼火,觉得有些丢面子。
但面上,他终究还是维持着基本的礼数,温声道:
“母后消息灵通,不错,江南……确有此变。”
承认失败,对自诩雄才大略、登基以来东征西讨拓展疆土的景帝来说,无疑是一种难堪。
他自觉文治武功不输历代先祖,却没料到会在自家后院里,被一个草寇出身的方腊弄得如此灰头土脸。
慕南栀此刻全然顾不上景帝那点帝王颜面,她更关心的是孟清绾的安危。
“陛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几十万大军,怎么说败就败了?清绾她现在到底怎么样了?有没有更确切的消息?”
景帝耐着性子,将刚才臣子们对他说过的话,又简略重复了一遍。
无非是叛军狡诈、突袭得手、具体情况尚待查证之类。
“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到清绾的下落。”慕南栀担忧道,“她一个女子,落在那些乱臣贼子手中,后果不堪设想,陛下,我们需不惜一切代价把清绾救回来!”
景帝看着慕南栀那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出言安抚道:
“母后暂且宽心,清绾是朕亲封的长公主,代表的是我大景皇室的颜面,朕绝不会坐视不管。”
“朕已下令,命江南残存的锦衣卫密探全力搜寻清绾的下落,同时也会派遣高手秘密潜入江南,务必将她安全救回。”
他这番话说的恳切。
然而,在他心底,对于孟清绾的生还,实则并不抱太大希望。
连武功高强的锦衣卫指挥使,和其他战将都战死了。
孟清绾虽然也很厉害,但是现在都没消息,估计难逃一劫了。
他对孟清绾本人其实并无太多感情。
当初册封她为长公主,很大程度上是看在她救了太后慕南栀的面子上,两人其实交际不算多。
孟清绾能力不俗,替他处理军内事务也算得力。
如今折损了,他更多的是惋惜失去了一个好用的臣子,而非对妹妹的担忧。
慕南栀听着景帝的承诺,焦虑的心情并未得到多少缓解,知道他这番话里安抚的成分居多。
江南如今已成了龙潭虎穴,白莲教气势正盛,想要从中找一个人,谈何容易?
但她又能如何呢?
她久居深宫,并无实际兵权和能用的人马,所能依仗的,也只有景帝的态度。
她只得强压下心中的担忧,又和景帝商讨了几句,关于江南后续的应对策略。
比如如何稳定民心,如何防止叛乱蔓延等等。
景帝此刻心烦意乱,根本无心与太后详细讨论这些,他只想尽快打发走她。
“母后不必过于忧心国事,区区白莲教,不过疥癣之疾,一时得势罢了。
我大景底蕴深厚,良将如云,待朕重新调度兵马,定然能迅速平定叛乱,收复江南!
母后只需在宫中安心静养即可,朝政之事,朕自有主张。”
这番话说的底气十足,仿佛刚才那个暴跳如雷的陛下不是他一般。
慕南栀看着景帝那看似镇定自若的脸,心中却是依旧焦急。
她深知景帝刚愎自用的性格,知道他这是在搪塞自己,同时也是在明确告诫自己不要插手朝政。
她无力地叹了口气,知道再多说也无益,告退景帝,离开了御书房。
看着慕南栀离去后,景帝脸上的“沉稳”瞬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阴鸷。
他重重地坐回龙椅,手指用力揉着发胀的太阳穴。
江南的这个烂摊子,哪里像他说的那么轻松?
白莲教此番大胜,士气正旺,又完全控制了江南富庶之地,已然成了气候,岂是轻易能够剿灭的。
更关键的是,朝中那些真正能征善战的大将,如今大多被他安插在北境防范大乾,或是镇守其他要害之地,轻易动弹不得。
江南本地及周边,一时间竟找不出一个能挑大梁、足以扭转乾坤的帅才。
想到这,他重重的叹了口气。
………
锦绣宫,书房。
慕南栀有些失魂落魄的回到自己的宫殿。
她独自坐在书案后,望着窗外怔怔出神。
孟清绾可能遭遇不测的种种可怕画面,不受控制地在她脑海中翻涌,让她心如刀割。
就在这时,一道熟悉的声音自书房内侧的屏风后响起:“南栀,长公主失踪了?”
陆景缓步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看到陆景,慕南栀一直强撑着的坚强,瞬间崩塌。
她从座位上站起,几步扑到陆景怀中,积蓄已久的担忧、恐惧和无力感化作泪水,汹涌而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