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845章 民事新立,神谕规仪(三)

朱有建坐在龙椅上,听着底下人的回禀,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着,木头发出生硬的叩击声,心里忽然冒出个冷飕飕的念头:

明光宗、明熹宗当年都死得突然,会不会就和这些“没主儿”的太监有关?

他们没有明确的管理人,没人盯着他们的行踪,能随意出现在任何地方——

御膳房、寝宫、甚至御书房,真要做点什么出格的事,比如在茶水里动手脚、偷听密谈,连个约束的人都没有。

事后就算想查,问起是谁做的,管事的说不清楚,太监们互相推诿,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连个追查的方向都没有。

他越想越觉得,高起潜身为监事统领,在宫里待的年头长,说不定知道些宫内旧人旧事,挑人也能更稳妥些,当即传旨让高起潜来负责选人:

“民事司的基础班底,先让这些闲置太监组建起来,要是人手还不够,也可以让些年纪稍大、手脚利索的宫女参与进来,帮着登记账目、照看育幼堂。

但你记住,这只是过渡——

以后得慢慢换成民间人管民间事,朕盼着那些在养济堂里长大、吃过苦也懂百姓难处的孤儿,将来能撑起民事司的担子,他们才是真正能扎根民间的人。”

琢磨到这里,朱有建指尖的叩击声忽然停了,又想通了一层隐忧:

等将来百姓日子过好了,能吃饱穿暖,谁还愿意把亲生儿女送进宫当太监、做宫女?

这差事既不像募兵那样能挣军功、光宗耀祖,又没个安稳前程,真要招募起来,怕是比招兵还难。

不过这念头刚冒出来,他很快又放宽了心——

好在未来五十年不用愁这事,宫里现在还有不少十来岁的小太监,慢慢教着就能用,宫女也能从灾区临时招募些,眼下最要紧的,是先把民事司的架子立起来,让那些孤儿寡母先有个依靠。

高起潜是真没把自己当外人,连着三天往皇宫跑,半点没客气,直接把宫里所有没固定差事、整日在廊下晃悠的“自由太监”全给招走了。

点人数时才发现竟有两千多人,他却皱着眉嫌不够用,转头又去各宫找管事嬷嬷商量,从洒扫、浆洗的宫女里挑了五百多手脚麻利的大龄宫女,一股脑全拉进了民事司。

这下可好,原本宽敞的民事司筹备处,桌椅都快摆到门口,连走廊里都挤满了人,热闹得像市集。

民事司的架构很快搭了起来,是高起潜熬夜画了三版图纸定下来的金字塔式:

最顶层是他这个民事司总领,总领下面设四个局,各有各的用处——

保障局管赈灾救济,民生局管水利农耕,育生局管孤儿寡母,学教局管扫盲办学;

每个局底下又细分出具体的堂,像养育堂专管孤儿衣食起居,养老堂收置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义骨堂专门派人去荒野收埋尸骨;

水利方面更细致,增雨堂管人工增雨,蓄水堂盯蓄塘修缮,引渠堂负责挖渠引水,甚至还特意预留了几个临时堂的空位,万一遇上蝗灾、雪灾这类急事,随时能抽调人手应急。

架构定了,高起潜立刻拿着名册扎进人堆,照着各局各堂的职责,把招来的太监宫女一一划分到位:

心细的去养育堂管孩子穿衣吃饭,胆子大的派去义骨堂处理尸骨,懂些算术的调去蓄水堂盯工程账本,连谁负责登记流民、谁跟着文书学写报告,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没半分混乱。

这边刚把人分完,他又一头扎进书房,熬到半夜,忙着编写各岗位的事务教材——

给义骨堂的写如何辨认尸骨、如何安全掩埋,给养育堂的写怎么照看生病的孩子、怎么教孩子识字;

一边准备这些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一边还没忘了组织大家参加常规培训,也就是算术、识字这些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

忙到间隙,他还总惦记着第二届电报班开课的日子,盼着能早点给各堂配齐懂电报的人手,到时候各地的灾情、工程进度,一个电报就能传回来,消息互通也能快上许多。

乾德皇帝早就在御书房给高起潜放了话,语气里满是放权的痛快:

“银钱管够,你要多少就递多少条子;

人你自己培训,怎么教随你定;

事你自主去做,不用事事来报备,最后朕只看成效——

能不能让百姓少些疾苦,能不能让荒坟少些白骨。”

朱有建心里清楚,自己前世今生都没碰过民政,不过是把“民事司”这个想法从脑子里拎出来,具体的架构、流程,全靠底下的人摸索。

好在他没选错人,高起潜不仅把架子搭得规整,连细枝末节的差事都办得有模有样,至今没谁把交待的事搞砸。

这让他既欣慰,又忽然琢磨透了一层——

以前科举出来的读书人为什么能当官?

实在是被现实逼出来的:

不把差事办好就升不了官,当不了官就没机会捞好处、发大财,自然得逼着自己把事做好,哪怕是为了私心,也得先把表面功夫做扎实。

朱有建心里门儿清,不是所有官员都盯着贪污那点油水——

有些清官图的是死后能进乡贤祠,能在史书上留个“廉吏”的名头,说到底不过是各有所求,有人求利,有人求名,大家各取所需罢了。

所以他之前在龙椅上琢磨的法子,倒不妨试着推行:

科举考中的读书人,先集中起来搞几个月神谕会思想教育,正正贪腐的风气;

再用算术、地理、民政这些各科知识培训,提升办实事的能力;

最后再放去地方当小官,从管户籍、收赋税做起,总能从里面选出些能用的人。

至于“高薪养廉”这说法,他也拿不准到底管用不管用,但至少能让官员安安稳稳养活家人,不用为了柴米油盐发愁。

以前他听王承恩说,不少品级低的京官穷得叮当响,一天只敢吃一顿饭,冬天连炭火都舍不得烧,实在揭不开锅时,连老妻的嫁妆首饰都得拿去典当。

这哪像煌煌大明的京官?

简直是丢大明朝廷的脸面!

喜欢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请大家收藏:(064806.com)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