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棺内吴王阖闾的骨架,经过两千多年的风化,只剩一些关键的部分。
然而令人非常气愤的是,棺内的陪葬品全部成了粉末。
是一样像样的陪葬品都没有。
按照常理来说,吴王阖闾的身边,至少会有丧葬玉覆面。
还有缀玉面罩,口琀的蝉形玉琀。
手握的玉握、脚下面的踏玉。
更应该有吴王阖闾的金印。
除了这些东西之外,应该还有其它东西,可是现在什么也没有。
棺里只剩下粉末,而且还像过滤后的杂质粉末,已经没有玉和黄金原来的色泽。
古先生既然想利用《复金术》恢复,都没有办法恢复。
古先生想到了始作俑者是谁,那就是扁诸剑的剑灵。
因为扁诸剑从此飞出来,是完好无损的。
其它东西都成了粉末,唯独扁诸剑完好无损。
再加上扁诸剑剑灵的脾气,这件事肯定是它干的。
古先生真想把扁诸剑剑灵拉出来胖揍一顿。
“各位,虽然我也很气愤,但是也于事无补。
它只剩下杂质粉末,我也没有办法再恢复。”
古先生苦笑道:“我想做这件事的人,应该是扁诸剑剑灵做的。”
泉哥惊讶道:“扁诸剑剑灵???
还真有可能是它做的。”
唐青也惊讶道:“古先生说的有道理。
应该就是扁诸剑剑灵做的。
之前扁诸剑就是从此棺里飞出,它可是完好无损。
而其它东西却成了粉末。
想想扁诸剑剑灵的脾气,它完全做的出此事。”
【此棺里不知道有多少好东西陪葬,结果全被它给糟蹋了。
要不是看它是唯一两个剑灵之一,我非弄死它不可。】
【这扁诸剑剑灵尽做些人神共愤的事情,把它封印起来是最好的。
它没有完全改好,就不放它出来。】
【吴王阖闾身边的陪葬品,绝对都是无价之宝,就这么没了。
要不把扁诸剑拿出来,让小金龙吐火再烤一烤它,以泄我心头之愤。】
【我觉得这主意不错,要不拉出来胖揍一顿也不错。】
古先生把棺盖盖回原位,“各位,要是吴王阖闾生前知道这事,会是什么反应?
都不知道他是该庆幸,还是不该庆幸。
庆幸他随身扁诸剑产生了剑灵。
可是剑灵脾气有点不好,有可能还不受他控制,把他身边喜欢的东西都给毁了。”
古先生说着拿出尺子,丈量吴王阖闾棺的尺寸。
“棺的外框尺寸,长2.48米,宽0.88米,高0.96米。”
“吴国拥有顶尖的青铜铸造技术,比如之前的铸剑技术。
铸造如此大的棺椁,工匠们采用了分铸法。
即分别铸造棺身、棺盖、各个椁板,然后再进行组合。
而上面的纹饰是采用陶范法精密铸造。”
“吴王阖闾的棺就介绍到这里,我们还是来看地上有什么东西。
二三层棺椁之间是放的玉制品,那一二层棺椁之间会放什么?
是青铜器?还是黄金器物?
或者还是玉器?”
泉哥说道:“我觉得是青铜器,玉器肯定不会再会有。
而黄金在春秋时期本来就稀少,更不可能大规模的出现。”
唐青思考道:“我反而觉得是黄金器物。
玉器肯定不会出现,至于青铜器,我也觉得不可能。
按照春秋时期诸王对青铜器的喜爱,都会用青铜器铸造编钟。
比如战国早期曾侯乙的编钟,它的规模宏大。
吴王阖闾比曾侯乙权力更大,如果他要铸造喜欢的青铜编钟,规模只会比曾侯乙的更大。
如此大规模的编钟,此两棺椁之间的小巷子根本就放不下。
所以我推测此地放的是黄金器物。”
【我赞成唐青的推测,说的更为合理。】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王,确实独爱青铜编钟。
但是诸王的陪葬编钟规模也确实大,此地还真放不下。】
【我觉得唐青说的多,应该就是对的。】
古先生自己说道:“我赞成唐青的说法,此地应该是一些黄金器物。
但是规模应该不大。”
古先生说着就开始刨地,刨着刨着他就傻眼了。
“各位,我收回我刚才说的话。”
泉哥惊讶道:“好家伙,历史上记载春秋时期黄金少。
这还少?简直满地都是。”
唐青笑道:“可能记载的是春秋时期的其它人,吴王阖闾不算在其中。”
【哇哈哈,古先生可是第一次承认失误。】
【春秋时期的黄金本来就少,古先生本来就没说错。
他只是没有想到,吴王阖闾居然会有这么多黄金。】
【真是眼馋的很,好多黄金啊!】
只见地上满地的黄金饼,吴王像玉铺地一样的操作,直接用黄金铺地。
古先生直接一口气把三面小巷道刨完,只留下棺的最上方。
此地太矮,古先生都是跪着刨土,简直是受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