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清了清嗓子,开始一个一个字的念道。
他每念到一个字,还用手电筒照着。
同时系统直播间的公屏上还显示出来字体。
“隹(唯)十又三月,杞白(伯)??(御)于天。
天~~(降)~~(灾),星??(陨)??(亟)至;
川??(崩)山~~(震),少(小)子~~(惧)~~(夙)夜。
用乍(作)~~(兹)彝尊,??~~(祷)~~(祈)昊~~(天)。
畯(允)~~止)~~(灾)~~(害),永~~(绥)~~(厥)民。
??(其)万年子子孙孙宝用。”
(上面有的铭文打不出来,我用的“~~”替代。)
唐青念完清了清嗓子,“三足簋里的铭文,我已经全部念完。
我现在给大家翻译成白话文。”
“时值十三月,杞国君主敬告上天。
天降灾祸,陨星频繁坠落;
江河溃决、山岳震动,我日夜忧惧。
因而铸造此尊,向上苍祈祷。
恳请止息灾害,永保百姓安宁。
愿子孙万年珍用此器。”
【这是杞国君主祈求上天保佑的祭祀簋。】
【意思是说杞国君主当时在场,那这掉下的人里面,会不会有杞国君主。】
【兄弟想什么啦!
这种青铜簋又不止祭祀用一次,君主也不是每次都参加。
这种祈求上天保佑的祭祀,君主可以找人代替祭祀。】
【杞国君主如果因为祭祀死亡,历史上肯定会有蛛丝马迹的记载。
但是没有一点记载,那说明杞国君主当时逃过一劫。】
【那之前那个小孩,会不会是代君主的儿子?】
唐青其实可以明确的告诉网友,那小孩不是君主的儿子。
因为系统给了他提示,君主旁支的一个人的孩子。
唐青也不想明确告诉大家,因为他没法说清楚知道的来历,那就让大家保持悬念。
【在祭祀的场合发生大地震,当时死的人肯定很多。】
【从三足簋里的铭文可见,杞国真的是多灾多难的国家。
同时也证明了杞国确实遭受过陨石坠落。】
唐青接话道:“大家注意没有,杞国君主在祈求上天保佑的时候。
在之前就已经发生过地震,而这次祭祀又发生地震。
也就是说,杞国到他们祭祀的这天,已经是第二次发生地震。”
“而国家考古人员发现的杞国遗址,证实了杞国曾经经历过两次陨石坠落。
而且有一次陨石坠落还是在迁移途中。
我只想说,小小的杞国真是太倒霉。
小小的杞国能存在1500多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杞国人是多绝望,难怪发明出“杞人忧天”这个成语。
简直太贴合杞国人的心态。】
【而且中途还有泥石流等其它自然灾害,看来老天都不想杞国存在。】
【自然灾害太多的国家,没有国家的支持。
普通老百姓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觉得还是杞国太小,其它国家都不消灭他。
让它成为一个附属国反而更好。】
胡教授:【古先生,能不能麻烦你,给我们提供里面一些铭文的出处?】
唐青觉得这位胡教授挺客气,说话还是请求的意思。
一位教授放下身段来请求,唐青肯定要给予尊重。
“胡教授,我这里可以为你提供一些铭文的出处,你只需去查就能找到。
我也给你讲解一些铭文字的来历。
对于其它网友,你们可能听不懂,那就只有当听稀奇。”
唐青咳嗽了一声,开始解读一些铭文的来源。
“现夏国中存有杞国青铜器铭文,比如“杞伯每亡”的壶中。
杞君自称是“杞白(伯)”,纪年则是用“隹(唯) 时间”。
而动词“御”(祭祀)、“用乍(作)”等均为商周时期金文的固定句式。”
“我们再来看国家没存有的铭文。
其中“~~”,它是西周金文“灾”的异体。
它是从“川”从“火”,表水火之灾。”
“其中的“~~”,它是从“阜”从“星”,会意是“陨星”,大家可以参考《说文》古文“陨”。”
其中“~~”,它是从“山”从“辰”,表明山体震动
杞国地处在地震带,山崩为重大灾害。”
唐青继续说道:“杞国是夏国的一个小分支。
杞国的历法可能保留夏代“岁首建寅”习俗。
三足簋铭文中的“十又三月”即是岁末置闰,与古籍《夏小正》历法相呼应。”
“杞国作为夏国的一支后裔,铭文自称“小子”。
这是对夏朝的尊重,也是杞国谦虚的说法。
而非有些古籍上写的“余一人”。
从这一点上,体现杞国对夏朝传统的延续。
你们可以去参考《礼记·曲礼》中有写到。”
“还有其中“星陨亟至”和“川崩山震”,直接对应是“天降陨石、自然灾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