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都市 > 听泉鉴宝:开局进秦始皇陵墓 > 第188章 鉴别宣德炉

唐青拿起一个宣德炉说道:“当初明宣宗朱瞻基亲自参与设计的3000件宣德炉。

每一件宣德炉的样式都不一样,没有重复的。”

“这里出现三件一模一样的宣德炉,说明都是模仿同一件宣德炉出来。

所以,我的推测是这三件宣德炉出自不同的时期。”

“最轻的宣德炉模仿前面两个,中间的宣德炉模仿最重的那个。”

“有的人应该了解过宣德炉。

正宗宣德炉采用风磨铜铸造,风磨铜是当时暹罗国的特产。

主要成分为红铜和黄金,颜色呈紫红色,古人称之为“紫金”。

当时明宣宗亲自监督,工人们肯定要保证铜炉的质量。

所以风磨铜精炼了十二次,并加入金银、宝石等贵重材料一起冶炼。

最终使铜质细腻润泽,如婴儿肌肤般光滑,呈现出奇光宝色。”

“而且也是铸造最饱满,不像后期仿制的不饱满。

后期仿制的宣德炉,缺少从暹罗国进口的风磨铜。

所以,正宗的宣德炉是最重的。”

“相隔近一点明朝仿制品,它又要轻一点。

再到清朝的时候,仿制出来的就更轻了。”

“所以,以我的判断。

这三个宣德炉不是同一时期的。”

陈明锐惊讶道:“唐青,你的意思是,这里面最重的宣德炉是真正的宣德炉。”

陈明锐说完,其它人都火热的看着唐青。

“唐老师,真的是正宗宣德炉?”

“卧槽,正宗宣德炉要出现了?”

“唐老师现在的分析,还不足以证明是正宗宣德炉。”

“唐老师这种说法,一直都有人说。

只是从来没有人这么比较过。”

“想要比较,必须找一模一样的宣德炉比较,才能知道重量的差别。

我们经常遇到都是一种样式一件,怎么比较,没有比较对象啊!

所以根本就分不出来真假。”

36D:【主播又捡大漏了!】

一根草:【主播不是经常捡大漏嘛?我都喜欢了。】

36D:【……】

大家又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

连两老蹭的站了起来,拿着最重的宣德炉,摸出放大镜看了又看。

唐青对陈明锐投去赞许的目光。

陈明锐虽然五十多岁,做事勤快,思维还敏捷,比别人想的快。

最主要他能给唐青捧眼,唐青打心底挺愿意跟他接触。

两老和几个教授看了之后,又放在桌子上。

马老指着最重的宣德炉说道:“唐青,从重量上来推测是真的宣德炉。

是有这么一个说法,可是我们不知道这种真的宣德炉多重。

所以,你还得找其它依据,来证明这是正宗的宣德炉。”

唐青微笑道:“老师,我当然还有其它证据。”

唐青转头问道:“陈教授,有没有强光手电筒?”

“这里没有,你需要?”陈明锐说道。

一个老板大声说道:“唐老师,我店里有,我马上去拿。”

“感谢老板支持!”唐青感谢的说道。

唐青拿着送来的强光手电筒说道:“大家都知道。

正宗的宣德炉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独特的色泽。”

“而据历史史料记载,正宗宣德炉主要有佛经纸色、栗壳色、棠梨色、紫褐色、茄皮色等五种经典颜色。

这些色泽在黯淡中散发出奇光,被称为“宝色内涵珠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明代鉴赏家项元汴曾形容其“玉毫金粟隐跃于肤理之间”,可见其美感之独特。”

唐青又指着三个宣德炉,“这三件宣德炉,是地摊老板在一家做炉老人那里收的。”

“很显然,这老人祖上都是做宣德炉的。

然后一直传下来。

而最重的这个宣德炉,就是他们的样品。

你们看它上面的包浆是最厚的。”

“而中间这个,应该是明末做出来的,它的包浆又要浅一些。”

“最后这个宣德炉,就是清朝做的。”

唐青拿着最重的宣德炉,“我猜想,刚开始他们知道这个是正宗宣德炉。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宣德炉被工人摸来摸去。

上面就有了包浆,失去了色泽。

那家人中间也可能出现了断代。”

“到最后的时候,他们自己都分不清哪一个是真的。”

唐青打开强光手电筒,“大家认真看这三个宣德炉的颜色和反光,是不是有区别?”

围观的老板们都走近看,两老也摸出放大镜在看。

“还真有区别,清代的色泽和光线区别最大。”一个老板说道。

唐青也说道:“这位老板说的对,清代的看着艳丽一些,细纹粗糙一点。”

“为什么清代的会这样,因为他们制作的时候缺少暹罗国的风磨铜。

后期制作用其它铜代替,就看着鲜艳一点。”

一个老板问道:“唐老师,那这两个呢,看着怎么差不多?”

又一个老板说道:“有区别,只是很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