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刚刚熄灭,幕布上仍残留着秦明联合试训视频的最后一帧——那是一记干拔跳投,后撤、起跳、出手,姿势漂亮得像教科书封面,球刚离指尖,画面便凝固在空中。
会议室里,一时安静得只听得到笔在纸上滑动的沙沙声。
艾琳·雷利慢慢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语气平静:“他的表现,比我们预期的好。”
“而且是那种‘不声不响就赢了’的好。”乔什·摩尔低头合上手里的影像资料,“他打球像走钢丝,每一步都踩在点上。不靠爆发、不靠运气,全靠节奏和判断。他没什么华丽噱头,但你硬是挑不出毛病。”
产品主管克雷格翻开数据页:“体测也很好看。心率、爆发力、横移反应这些指标都在联盟平均线之上,但消耗却比一般球员低一截。实验室的反馈是‘省力又高效’——这是我们在新秀身上极少见的特质。”
艾琳点点头,没接话。
这是她主持的第七场选秀评估会。会议桌上已经摆了不下三十份候选人资料,但真正让她在整场汇报中全神贯注听完的球员——只有两个:一个是勒布朗·詹姆斯,另一个,就是眼前这个来自华夏的18岁小前锋——秦明。
她的目光落回桌面,语气略带犹疑:“问题在于,他还不是NBA球员。我们现在要给出这种等级的待遇,就必须能自圆其说——要解释清楚,为什么是他,而不是那些已经在联盟出场、有数据、有媒体覆盖的人。”
“可这不正是Nike最擅长的操作吗?”乔什耸耸肩,“押宝未来,抢跑一步。”
“没错,但也得押在正确的方向上。”克雷格略带保留地说,“提前下注意味着我们要承担失败的风险。”
乔什看着他:“那你觉得秦明的‘风险点’是什么?他训练态度好,情绪稳定,打法成熟,社交媒体干净得像新手机。中国区那边反馈也很正面,说他在那边青少年圈里已经有‘天然领袖’的影响力了——他们原话是:‘他不需要包装,就自带信任感。’”
艾琳没有正面回应,而是按下桌边的通话器:“请财务部和品牌推广那边过来,还有——通知福克先生,我们准备好了。”
几分钟后,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大卫·福克走了进来。
他身穿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酒红色窄领带打得一丝不苟,右手拎着一只公文包,左手空着,毫无拖泥带水。他的眼神沉稳,步伐从容,一落座便直接切入正题,像是在法庭上为当事人争取缓刑。
“我知道你们已经看过剪辑片段,”他扫视了一圈,“那我们就不浪费时间在‘值不值得签’这个问题上了——直接进入下一阶段:你们愿意付出多少诚意。”
会议室短暂沉默,没有人抢先开口。艾琳只是抬手示意:“请。”
福克打开公文包,拿出几份装订好的市场策略与合同草案,依次递了过去。
“这是我们自己建模的市场预测和媒体传播趋势。”他说,“我不会透露其他品牌的具体出价,但可以明确告诉你们:至少有一家国际品牌给出了接近你们去年签下某位乐透秀的待遇,附带亚洲地区的定制产品线开发提案。”
“我们听说你去过锐步。”乔什挑眉。
“我去过很多地方。”福克笑着回答,“但我最希望签的,是Nike。因为你们始终有‘发现**型’的眼光,也愿意为潜力埋单。”
艾琳翻开草案,略微顿了一下,低声念道:“四年六千万,含签约金、分期激励、履约达成奖金。”
“没错。”福克淡定地点头,“不是狮子大开口,而是我们根据他的发展节奏定制的合作路径。我们不打算捞快钱,这是一份共赢型合同。”
克雷格皱眉:“这个数字……即使在我们之前签约的高顺位球员里,也属于高档次了。秦明连NBA出场都没有。”
“你们对勒布朗也没这么说。”福克轻轻一推眼镜,目光锐利。
“他是全美第一。他从初中起就在ESPN露脸。”克雷格还击。
“那你们打算怎么解释‘亚洲第一高中生’?”福克从容回击,“他的试训视频在中国BTV和视频网站的播放量,三天两百万次。留言区里一半都是‘我们的姚明之后第一人’。”
乔什轻声说:“我们知道他有影响力。但我们也得对投资负责。”
“所以我们给出了明确可量化的触发机制。”福克翻到第三页,“不要求立刻启动签名鞋项目,但设置三个阶段门槛:场均得分12分,进入定制评估;15分,区域级推广;18分,全球范围发布。”
“你为什么这么有信心?”艾琳问。
福克略顿了一下,靠向椅背,语气柔和却有力:“因为他不是靠热度吃饭的球员。他不靠‘一场爆发’,他靠每一场都能赢。他的打法看起来简单,但每个动作都能复刻三遍、五遍,标准得像模板。他不取悦观众,他只拿结果。”
这时,会议室的门再次被轻轻推开。
林恩·梅里特,Nike篮球业务的传奇人物,端着咖啡走了进来。他站在门口,听完了福克的最后几句话,轻轻点头,然后缓步走到桌前,声音不高,却格外坚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