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康公继位,正在头疼继位后如何处理和晋国关系时候,晋国突然传来消息,晋襄公也挂了。
晋襄公刚刚调整完新的六卿,自己突然一病不起,于公元前621年八月去世。
晋襄公临死前将国政归于赵盾,并且告诉赵盾,太子夷皋不到三岁,他继位后定然无法执政,今后你代理晋国国政,正式成为摄政大臣。
晋襄公的骤然离世,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让整个晋国朝堂陷入动荡之中。
晋襄公嫡长子夷皋刚刚两岁半,难以理政 ,晋国的大臣们围绕着新君人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赵盾此时是摄政大臣,于是立即召集了自己亲信臾骈,郤缺,魏颗,胥甲等人商议,准备册立夷皋为晋国国君人选。
然而臾骈告诉赵盾:“由于晋国是周襄王册封的执政卿,侯伯长和天下盟主,这才奠定了晋国的霸业。
如今国君去世,倘若让夷皋继位,那么不到三岁的孩童,周襄王肯定不会再让晋国担任侯伯长和执政卿。
而秦国霸西戎时候,周襄王就赏赐秦穆公金鼓,虽然秦穆公也死了,但是他的儿子秦康公嬴罃年富力强,如果秦国或者齐国,以及鲁文公从中运作,那么周襄王势必会重新任命下一任霸主,晋国的霸业就彻底止步。
你作为摄政大臣,晋国三军元帅,执政卿,如果晋国在你手里丢了霸主位置,今后如何使得群臣信服,原本你担任中军将狐射姑等人就不服气。
再说了,秦国击败晋国,晋国人的威信已经大减,若此时秦康公再次发起战事,晋国如今主少国疑之际,恐怕难以取胜。
微臣认为,赵执政应该册立先君的庶弟公子雍为君,公子雍温顺贤良,并且在秦国做上了亚卿位置,才华斐然,他继位能够迅速安定晋国内外,继续维持晋国霸业。
并且公子雍在秦国为质,他回国继位,有助于搞好秦晋关系,毕竟我们要中原争霸,西线天天还得重兵把守,楚国就是看到这一点 楚穆王才连吞三国。
赵盾心中思忖,臾骈说的没错,册立公子雍是个好办法,并且自己和公子雍当年关系很好,我这次再拥立他为君,定然能够获得回报。
于是赵盾立即召集群臣商议,等到大家都聚齐之后,赵盾站在朝堂之上,神色凝重,侃侃而谈:“太子夷皋年幼,继位恐怕晋国要失去两代先君创下的霸业。
然而公子雍为人温和善良,才华横溢,且久居秦国为质,在秦国颇有威望,坐上了秦国的亚卿。
如今秦国势力强盛,晋国需要对抗楚国,倘若公子雍继位,定能修复秦晋关系,联手对付楚国,于晋国有百利而无一害。”众人听后,有的微微点头,暗自思忖赵盾所言确实有理。
然而,中军佐狐射姑眉头一皱,心说好你个赵盾,这是要私下废立,违背晋襄公的遗愿,自己想要反对。
但是他发现整个朝堂上,大部分人都觉得太子夷皋太小,他继位国君会失去晋国在成周执政卿的位置,都一致要册立一个年龄大的公子。
于是狐射姑眼睛一转,向前一步,高声说道:“赵执政言之有理,但是册立公子雍并不合适,我觉得应该册立公子乐为君。
公子乐的母亲辰嬴深受两任国君宠爱,立公子乐,百姓必定信服,晋国方能安稳。”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太傅阳处父立即站出来反对道:“这只怕不妥吧!辰嬴先嫁给晋怀公,而后先君受到秦国胁迫,不得已又娶了她为夫人。
但是谁都知道,按照辈分辰嬴是先君的侄媳妇,此声誉不佳,他继位为君,只怕会遭到列国耻笑。
再说了公子乐远在陈国为质,陈国国力弱小,陈国还和楚国结盟,难以助力晋国争霸。
赵盾听闻,眉头横跳,目光如炬,高声怒斥道:“太傅所言极是,辰嬴一妇侍两夫,并且还是叔侄,行为有失妇德,破坏伦常。
而公子乐又身处陈国,毫无根基,他继位对晋国毫无益处。
而公子雍就不同了,公子雍继位可以帮助晋国修复秦国关系,公子雍才是最适合的人选!”。
狐射姑道:“你……”。心中虽有不甘,但一时也找不到有力的反驳之词,只能暗自咬牙。
最终,赵盾凭借着阳处父和郤缺,先蔑,士会,臾骈等人在朝中的威望和强硬手段,力排众议,决定册立公子雍为君。
赵盾立即派先蔑和士会前往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并且表示愿意和秦国结盟。
而狐射姑出了朝堂,心中愤愤不平,如果让赵盾拥立公子雍,自己就再也没有出头的机会了。
狐射姑心说,你说立公子雍就立公子雍,我偏要立公子乐,于是狐射姑也偷偷派人前往陈国迎接公子乐,企图挽回局面。
但是狐射姑派人去陈国迎接公子乐的事情走漏风声,赵盾得知后,怒不可遏,当即派自己的门客公孙杵臼前去刺杀。
公孙杵臼带着家丁私兵两百人,化妆侨扮成山贼,埋伏在回晋国必经之路郫邑(山西霍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