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晋文公准备出征之际,齐国传来消息,说是齐国又内乱了。
原来齐孝公继位,当时三大功臣国懿仲,高虎,崔夭都得到了重用,但是后来国懿仲死后,高虎也离世,高虎儿子年幼,只是挂了一个虚衔,国懿仲的儿子国归父继承国懿仲爵位。
这时候崔夭和国归父主管军政大权,但是他们二人和齐孝公发生意见不统一。
崔夭和国归父认为,齐国经历内乱,应该注重发展经济,如今楚国一家独大,齐国没有能力再次争霸,应该避其锋芒。
但是齐孝公想要恢复齐桓公时期霸业,于是三番五次和宋国,曹国,卫国,鲁国交兵,这次被楚国击败,还在谷地驻军,拥护公子雍管理谷地,有进一步让公子雍取代齐孝公的风险,带走了齐孝公七个兄弟到楚国。
一旦齐孝公不听话,楚成王可以利用公子雍和这七个公子,随时取代齐孝公。
齐孝公对此忧心忡忡,最后竟然吓得一病不起,最后心神不宁,惊厥而亡。
这下子就热闹了,齐孝公的儿子吕光年幼,继位后事事听从母亲孟姬摆布,大有外戚干政事态,更是有想要罢免国归父和崔夭的想法。
于是蛰伏多年的公子开方,以敏锐的政治嗅觉闻到了机会的来临,于是公子开方立即联络了高虎和国归父,崔夭三人。
公子开方告诉他们三个,孟姬的母国乃是宋国人,这次齐国攻打鲁国失败,背后就是宋国人出的主意。
宋国人和晋国结盟,却让齐国人去得罪楚国,先君不听从劝阻,遭遇楚国攻打,现在齐桓公的七个公子被楚成王带到楚国,公子雍和易牙在谷地。
现在国君年幼,孟姬干政,肯定会投靠楚国,即便她不投靠楚国,楚国定然会拥立公子雍和易牙继位当政,到时候高大夫,国大夫,崔大夫定然会被新君罢黜 。
我们被罢黜不要紧,关键是齐国将来就成了楚国的附庸国,我们这些齐国卿大夫有何颜面去见先君齐桓公。
崔夭,国归父和高虎道:“那该如何应对呢!”
公子开方道:“公子潘为人敦厚老实,宽宥待人,善于听言纳谏,如果让公子潘继位,将来一定重用三位上卿,带领齐国强盛。
而且还能防止楚国册立公子雍和其他公子继位,控制齐国朝政”。
崔夭,国归父,高虎三人听罢思忖许久,觉得开方说的有道理,于是四人达成协议,准备夺取齐国君位。
公元前633年夏,公子开方和公子雍突然发动政变,带领自己手下攻入齐国皇宫,而崔夭,国归父和高虎闭门不出,导致吕光被杀。
随后公子潘继位齐国国君,史称“齐昭公”。
这边消息传到晋文公这里,晋文公大惊失色,齐国政变,局势不明,晋国该如何应对。
赵衰道:“主公不用担心,齐国内乱正是我们的机会,齐昭公继位,有两个问题解决。
第一:他弑君夺位后,最大的麻烦是需要天下诸侯认可,齐国和楚国不合,所以齐昭公不会得罪咱们晋国,这样对我们出兵攻打曹卫有利。
第二:齐国和卫国不和,并且牵涉到土地纠纷,卫国和曹国现在和楚国关系密切。
并且他国内的阳谷,还有楚国拥立的傀儡公子雍,像一根刺一样插在齐昭公眼里,我们大军压境齐国边境,然后去和齐国结盟,帮助他夺回阳谷,齐昭公定然会和晋国结盟”。
晋文公听闻大喜,于是决定立即开始军事行动,先珍提议,自己和栾枝带领下军,攻打卫国北部主要重镇五鹿。
晋文公问先珍,为何不直接攻打卫国都城楚丘,而要去占领五鹿。
先珍道:“主公,卫国当年被赤狄和北狄差点灭国,宋国和齐国救援他们,然后在卫国东南挨着曹国和齐国边境修建了新都城楚丘,从而避免都城被赤狄再次入侵。
然后在齐国和卫国东北边境,花费巨资修建了卫国最大的军事重镇五鹿,齐国则修建了阳谷,两国联手抵抗赤狄和北狄。
卫国的精锐部队都在五鹿,而如今咱们不但要打败卫国,还要把阳谷的楚**队撵走,如果不先把五鹿拿下,直接进攻楚丘。
卫国肯定会求救于楚国,到时候五鹿驻军南下,再加上阳谷楚军,我们到时候想要攻破楚丘就困难了。
所以以臣之见,我和栾枝带领下军攻打五鹿,而主公带领中军直奔卫国殓盂(现今的河南濮阳东),将阳谷(山东阳谷),五鹿(河南濮阳清丰县)两地的军队与楚丘隔开。
只要我们下军攻破五鹿,那么不管是阳谷还是楚丘,都是一座孤城,然后就可以联军拿下楚丘和阳谷”。
与此同时,上军立即南下进攻曹国,就算是楚国得到曹卫求救前来救援,我们上军和中军立即可以将楚**队阻挡在城濮之外。
然后在原城和攒茅留下一部分人,把守黄河渡口,准备好舟船,以防我们失败撤退所用。
这样的话,我们进可以救宋国,将楚国驱逐出中原,就算不幸战败,退我们可以迅速撤回攒茅,原地,咱们晋国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