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固来到晋国,找到了狐偃,他告诉狐偃,晋文公天生异象,一生虽然坎坷,但是最终取得大位,这就是上天眷顾,让晋文公成就千古大业。
并且这次晋文公出兵帮助周襄王平乱,拥立周天子,使得其威望大增,如今齐桓公死后,天下无主,使得蛮夷荆楚小人得志,竟然来我们中原指手画脚。
在这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时代,天下各路诸侯皆心怀憧憬,殷切期盼着中原大地之上能再度崛起如齐桓公那般雄才大略的霸主。
这位霸主应当秉持着“尊王攘夷”的大义,联合各方诸侯之力,共同成就一番匡扶天下、安定四海的伟业。
放眼当今天下局势,唯有晋国具备如此强大的实力与潜力。且不说其广袤的疆土、富足的资源以及众多训练有素的士卒,单就晋文公本人而言,那也是才智超群、胸有韬略之人。
此外,晋国朝堂之上更是人才济济,文有足智多谋有您狐偃、及老成持重的赵衰、机敏聪慧的胥臣等贤臣良相出谋划策;武有勇猛善战的先轸、悍勇无畏的魏犨、剽悍凶猛的颠颉等猛将冲锋陷阵。
有这般文武兼备的精英辅佐,再加上晋国自身雄厚的国力作为支撑,假以时日,必能成为统领诸侯的新一任霸主。
再说回我们宋国,本乃华夏正统之后裔,乃殷商子契的子孙后代。遥想一千多年前,我们宋家先祖与你们姬姓老祖宗后稷同出一脉的亲兄弟啊!
正因这份源远流长的血脉渊源,我们宋国绝对不可能承认那蛮夷之地出身的楚国来做什么霸主。
此次我受国君重托,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正是为了与贵国缔结盟约,全心全意地拥护晋文公登上霸主宝座。
并携手并肩将那野蛮无礼的荆楚蛮夷逐出中原大地,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不知贵国是否愿意敞开怀抱接纳我们宋国的诚意呢?
狐偃听闻此言大喜,告诉公孙固,晋文公早有称霸之心,宋国地处中原核心,也是楚国北上的前沿阵地。
宋成公能够深明大义,不和荆蛮勾结,回归华夏,实乃明智之举。
您放心,我这就去禀报国君,然后晋国和宋国结盟,我们国君当年流亡宋国,得到宋襄公礼遇,此等恩情没齿难忘,今后宋国的安全将由晋国负责。
公孙固大喜,狐偃立即前去觐见晋文公,然后将这件事告诉晋文公,咱们如今已经做好准备了,主公可以争霸了。
晋文公点头同意,于是正式和宋国盟约,晋文公宣布,晋国和宋国即日起,结为盟国,宋国正式背弃楚国。
晋文公告诉公孙固,你回去后告诉宋成公,楚国知道了宋国和晋国结盟,背弃楚国,定然会进攻宋国,你们只需要防御死守,到时候等我们出兵救援,争取将楚**队引到中原地区。
因为荆楚地势险要,不适合战车作战,我们要是去楚国境内交战,定然吃亏,所以最好是激怒楚国,让他进入中原,然后我们一战而定,彻底击败楚国。
并且你回去之后,以宋国名义派人前去告诉齐国,让齐国先行攻打楚国的盟友鲁国,激怒楚国,楚国插手齐鲁宋,我们晋国立即出手介入。
双方商议已定,开始分头行动,晋文公立即将赵衰召回,然后召开朝议,讨论晋国接下来如何行动。
狐偃首先提出来,晋国要想称霸,就得恩威并施,先行让鲁国,宋国,卫国,莒国,楚国内耗,我们出兵救援齐国,宋国就是施恩,到时候晋国威望大增。
我们介入后,如果楚国不和晋国交战,那么他从今以后失去威望,就别想在中原称霸。
要是楚国不给晋国面子,我们就和楚国比划比划,到时候取威定霸在此一举。
晋文公点头同意狐偃所言,赵衰道:“主公,国舅言之有理,但是我们晋国从立国以来,都是偏居一隅,没有入主中原过。
现在咱们流亡楚国时候也知道,楚国纵横上千里,地广物博 ,百姓富庶,军队强悍。
所以我们不能大意,既然要和楚国争霸,那就得先联合大国作为后盾,然后在试探试探一下楚国的军队实力”。
晋文公道:“联合大国,无非就是齐国,秦国,宋国,郑国,卫国”。
但是试探楚**队实力,你不打怎么知道他的实力。
赵衰笑道:“我们可以借刀杀人啊!”。
晋文公道:“赵卿有何良策,快快将来”。
赵衰道:“主公,上次勤王救驾咱们独自贪功,摆了秦国一道,我估计秦穆公心中肯定忌恨。
这次我们要和楚国对决,不搞好和秦国的关系,万一秦穆公背后下手偷袭晋国,咱们如何是好?你可知道,楚国和秦国从立国一来,还没有发生过战事。”
晋文公听闻此言,惊出一身冷汗,没错,上次关闭函谷关,把秦军挡在关内,没让他捞好处,定然心中不痛快。
晋文公道:“如何才能与秦国交好”。
赵衰道:“我有一计,可以使得秦晋关系更加密切,并且还能让秦楚两国翻脸为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