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子鱼和公孙固两人一致认为,宋国上次泓水之战战败,如今晋国已经没有了军事抵抗能力,楚国攻打宋国,没有人会来帮助宋国,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宋国会有灭国之危。
于是司马子鱼和公孙固建议宋成公,楚国无非想要称霸,不如和楚国和谈,楚国主要目的就是争霸,我们干脆拥护他为霸主,宋国可避免灭国之危。
宋成公道:“只是先君宋襄公曾经临终遗言,禁止与楚国和好,这样岂不是违背了先君遗言”。
公孙固道:“国君,宋国之所以会落个如此下场,都是先君胡来胡搞的结果,再听他的宋国就要灭国了。
再说了,等咱们和楚国结盟之后,楚国就会把精力放到齐国,鲁国身上,齐国和鲁国不合,齐孝公这个王八蛋,当初宋国救他回国继位,他不感恩宋国,反而在鹿上会盟背刺宋国,所以今后咱们可以借助齐鲁矛盾,楚国想要称霸的机会,搞死齐国,报仇雪恨”。
宋成公于是听从司马子鱼和公孙固的谏言,正式要求和楚国盟约,楚成王很高兴,答应了宋国要求,因为搞定宋国,基本上称霸路上就只剩齐国一人了。
公元前636年6月,宋成公亲自前往楚国郢都,宋成公和楚成王正式盟约,楚宋和谈,宋成公承认鹿上之盟楚成王的盟主地位。
而卫国和邢国也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先前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后,邢国趁着卫国大旱饥荒,居然联合赤狄人进攻卫国,曾包围卫国的菟圃。
要知道赤狄当年杀害卫懿公,并且吃了卫懿公的肉,差点灭了卫国,是卫国的死敌。
邢国居然联合赤狄攻打卫国,卫文公自然是对邢国恨之入骨,但两国由此结下不解之仇。
邢国和卫国相邻,在春秋时期各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卫国若灭掉邢国,可增强自身实力与战略空间。
卫国这几年在卫文公治理下,发展农耕,战车数量逐步增加,国力有所增强,已经做好了和邢国大战的准备;而邢国不思进取,相比之下实力较弱,卫文公觉得开始灭掉邢国的计划,决定先发制人。
卫文公为了一战而定,做好了充分的-战前准备:第一就是,邢国是齐国小弟,到时候齐孝公一定会出兵干涉。
所以卫文公看到楚国势力强大,楚成王现在风头正劲,于是宋国和楚国结盟之后,卫文公也和楚国结盟。
楚成王大喜,因为卫国地处中原要道,宋卫是经济大国,卫国投靠楚国,楚国等于可以在中原腹地插上一脚。
这样一来,郑国,卫国,宋国,陈国,蔡国,鲁国,曹国,许国,徐国全都是楚国盟友,只剩下一个齐孝公,楚成王支持卫国攻打齐国小弟邢国,并且承诺,齐国出兵,楚国一定出兵救卫。
而卫文公明确得到楚成王支持后,为了稳妥起见,采纳了卫国大夫礼至的建议,派卫国大夫礼至兄弟二人去邢国为官做内应。
二人成功在邢国成为邢国高官,在邢国朝堂混的风生水起。
公元前635年春,卫国认为时机成熟,卫文公亲自率军攻打邢国。
邢国人守城抵御卫**队,晚上邢国大将国子在巡城时,被身边的礼至兄弟突然推下城墙摔死,邢国守军顿时大乱。
邢**队因主将被杀而军心大乱,礼至兄弟打开城门,卫**队趁势攻入邢国都城,邢国灭亡。
齐孝公得知邢国被灭消息,立即派兵前去救援,到了邢国这里早就结束战斗,卫国占领了邢国全境。
齐孝公责令卫文公退出邢国,因为邢国这片领土是齐桓公当年存邢救卫,把齐国土地划给邢国的。
如今就算卫国灭掉邢国,这块土地应该还给齐国,卫文公断然拒绝。
“齐桓公送土地给邢国我管不着,我只是从邢国手里夺得土地,凭啥还给齐国”。
齐孝公大怒,于是就要和卫国交战,卫文公坚守不出,派人只会楚成王。
楚成王一看机会来了!想要出兵救卫,令尹子玉告诉楚成王,楚国路途遥远,并且齐国毕竟是大国,我们先趁着机会让中原列国内斗。
等他们消耗的差不多了,楚国再出去主持大局,楚成王问他如何让中原各国内斗,子玉道:“我有一计,可保齐国乖乖的退兵”。
楚成王问道:“子玉有何良计,快快说来”。
成得臣道:“不用咱们楚国出兵,只需要知会鲁国,鲁国早就和齐国不和,现在又和莒国有领土纠纷,让鲁僖公趁着齐孝公出兵邢国,趁机攻打莒国。
就说有我们楚国给他撑腰,出了事楚国负责保护鲁国”。
楚成王大喜,于是立即派人前去鲁国,找到鲁僖公,鲁僖公从齐桓公死后,早就有扩张野心,于是双方定下盟约,鲁国出兵攻打莒国。
消息传到齐孝公阵前,齐孝公得知鲁国出兵攻打莒国,莒国在齐国腹地,如果莒国丢了,鲁国和楚国,加上卫国,宋国就要围攻齐国了,于是齐孝公立即撤兵回援莒国,但是由此得罪了卫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