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郑文公心中五味杂陈,只好喝酒解闷,让叔詹作陪,哭诉道。
“你们以为我愿意巴结献媚楚成王吗?我也是无奈之举,郑国地处中原要道,咱们经历昭公,厉公,和公子??,子婴之乱,郑国早已经不是武公和庄公争霸时期的郑国了。
先前齐桓公争霸时期,咱们依靠齐国得罪了楚国,现在齐国已经衰落,无法和楚国争霸。
中原列国都没有实力抗楚,楚国一定会报复郑国,要不是我投靠楚成王的早,恐怕第一个挨打的就是郑国”。
现在不管如何,好歹保住了郑国安全,将祸水引向宋国,只是委屈了我的两个女儿。
说罢郑文公泪流不止,叔詹劝慰他,楚成王为人心狠手辣,十四岁杀兄继位,盟会期间劫持宋襄公,毫无信用,现在居然纳外甥女为妾,不尊礼法,楚国绝对无法称霸。
郑文公和叔詹二人喝酒闲谈,以解郁闷之情,这时候城门令烛之武突然求见。
烛之武见到郑文公和叔詹道:“启禀国君,城外有晋国公子重耳求见,他的意思是流亡在外,请求国君看在都是姬姓本家的份上,能够收留他们一行人”。
原来公子重耳自从周襄王八年到了齐国,到了现在,前后在齐国共住居了七年之久。
重耳在齐国当初得到了齐桓公厚待,许给他女儿以及钱财土地,小日子过的美滋滋。
随后经历齐桓公暴毙,五位公子争夺君位,齐国内部大乱,好不容易等到孝公即位,齐孝公为了自身利益,竟然推翻了齐桓公的政策。
那就是不再实行会盟诸侯,给他国实惠的政策,相反为了抵制宋襄公和鲁僖公称霸,决定依附楚国,设局陷害宋国,以至于齐国失去了中原列国支持,现在诸侯各国多与齐国不合。
并且齐孝公又和晋惠公搭上,加紧了对重耳的监视,试图把重耳圈禁在齐国,防止他回国和晋惠公争夺君位。
齐孝公不但没有帮助重耳回国的意思,相反还派来丫鬟侍女前来,名义上是伺候重耳和齐姜,实际上是监视重耳动向,防止他偷偷浅回晋国。
狐偃和赵衰等人看到局势不对,于是哥几个私下商议道:“我们几人跟着公子流亡来到齐国,原本就是想着借助霸主齐桓公的势力,回国夺取大位。
谁知道齐桓公去世,现在齐孝公没有势力争霸,已经失去霸主地位,诸侯各国纷纷叛离齐国,齐国现在不但不能帮助我们公子复国,怎么感觉齐国有把我们软禁于此的迹象,咱们得另想办法,不如到别的国家,再作打算。”
赵衰和先珍等人同意,于是一同来见公子重耳,要商议再奔他国。
谁知公子重耳如今溺爱齐姜和小妾,整天吃喝玩乐不亦乐乎,根本不过问外边的事情,已经乐而忘忧。重耳心想,当初有机会回国继位,舅舅狐偃非得装逼,说什么父亲去世儿子不在,现在也没脸回去,什么国内不稳。
现在好了,弟弟夷吾抢先回去,这不国君位置坐的稳稳的,现在又想着回去夺位,那岂不是兄弟相残,我能有什么好名声。
于是公子重耳经历了卫国冷遇,吃野菜充饥,要不是介子推给自己割了一块大腿肉,没准自己已经饿死在卫国五鹿了。
现在好了,在齐国有吃有喝,仍旧是贵族公子,何必去抢夺什么君位,看看齐国公子无亏,国君没坐上,落了一个身败名裂,英年早逝。
狐偃,狐毛,赵衰,先珍,胥臣等人来到公子府,求见公子重耳,那看门的侍女就是齐孝公派来的,她看到这几个不是善茬,找公子定然是密谋劝说重耳回国。
于是侍女直接将这几位挡在门外,说是公子重耳有事,没空接见他们,众人只好离去,隔天来见,还是被挡在门外,连续等了十多天,没见到重耳的面。
魏犨是个暴脾气,于是大怒骂道:“我们几个抛家舍口跟着公子,原本以为公子心志高远,能够有所作为,所以不辞劳跟随,想要成就一番大事。
现在好了,他又是媳妇又是妾,整日饮酒作乐,泡在女人堆里好不快活。
我们留在齐国七年了,他非但没有大志,反而是苟且偷安,纵情惰志,现在好了,见都不见我们一面,我们苦苦等了十多天还见不上一面,再这样老子不干了,我回晋国家中,搂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好,在这里虚度光阴?”
狐偃怒斥道:“魏犨 ,你给我闭嘴,这里不是大家议论此事的地方,我们先回去,下午约上先珍,颠颉,介子推等人到桑荫,我们好好商议一番。”
谁知道门内的那个侍女正好听见,于是侍女立即提前前去桑荫,爬到路边那棵大桑树树上躲了起来,想要偷听他们商议些什么。
当天下午,狐偃,赵衰等人如约而至,来到桑阴。这里放眼望去,立马看到那棵老桑树,长得绿荫葱葱,枝繁叶茂。
大家说就到哪棵老桑树下面议事吧!能够遮阳,于是狐毛,狐偃,赵衰,先珍,胥臣,狐射姑,魏犨,颠颉,介子推九人围成一团,席地而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