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8年九月,宋襄公留下公子子鱼守卫睢阳城,并且协助太子王臣监国,自己则亲自带领军队伐郑。
宋襄公此次踌躇满志,不但宋国出兵讨伐,还出重金拉上了卫国,和滕国,许国。
宋襄公亲自为宋国中军主帅,公孙固为副将,大夫乐仆伊为左军主将,大夫华秀老为右军主将,公子荡和大夫向訾守为前锋,战车六百辆,步卒三万人御驾亲征。
宋襄公并且在自己战车上树立一个大纛旗,这次上面写着“仁义”二字,然后高举“仁义大旗”公开发布讨伐檄文。
“天下诸侯,共尊周礼,以安社稷。然郑国姬踕,背信弃义,不尊礼法,竟投靠蛮夷之荆楚,实乃大逆不道之举。
我滋普,身负大义,代周天子而讨之。郑文公之行,有违君臣之道,乱了纲常伦理。
其不知礼义廉耻,为求一时之利,弃华夏正统于不顾,此乃不忠不孝之徒。
蛮夷楚国,虎狼之邦,残暴无德。姬踕与之勾结,无异于引狼入室,祸乱中原。其罪当诛,其行当惩。
今我滋普,率正义之师,举仁义之旗,讨伐姬踕。望天下诸侯,同仇敌忾,共卫周礼,驱逐蛮夷,还中原以安宁,复华夏之正统。
若有敢助郑文公者,必共伐之;若有迷途知返者,既往不咎。
正义之师,所到之处,必惩恶扬善,保民安邦。待凯旋之日,共庆太平,同享盛世。
宋襄公大义凛然的宣读讨伐郑文公檄文,然后做战前的动员,激发宋国将士的士气。
就听宋襄公高声喊道:“吾宋国之英勇将士们:
今日,吾等集结于此,即将奔赴战场,为正义而战,为国家之尊严而战!
想我宋国,乃成汤后裔,礼仪之邦,守周礼,尊道义。
然那郑文公,竟不尊周礼,投靠蛮夷楚国,实乃对我华夏文明之亵渎,对我宋国之挑衅!
吾等身为宋国之士,肩负着保家卫国、扞卫正义之重任。今番出征,当以无畏之勇气、坚定之信念,迎击敌寇。
吾等之敌人,虽貌似强大,但他们背信弃义,不得人心。而吾等,乃是正义之师,是为了维护天理伦常而战。正义在吾等这边,胜利必将属于吾等!
将士们,我们的身后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的亲人。为了他们的安宁,为了国家的荣耀,我们定当奋勇杀敌,毫不退缩。
让我们的战旗在风中飘扬,让我们的呐喊声响彻云霄。用我们的热血,书写宋国的辉煌;用我们的胜利,让敌人闻风丧胆!
今日之战,将永载史册。吾等要让世人皆知,宋国之将士,英勇无畏,战无不胜!
待凯旋之时,吾将与诸君共饮庆功之酒,共享荣耀之光!
奋勇向前,宋国必胜!
宋襄公虽然这个人荒诞不经,但是他从小读书读傻了那种,对于礼法仁义道德,特别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夏商周的贤人道德很是推崇。
反正就是属于保守派,只要是老的东西就是好了,就一定推崇,所以他站在战车上洋洋洒洒的一通白话,听得宋国三军将士也是热血沸腾,士气高昂。
于是宋襄公下令跨过宋国和郑国边境,过了颖水进入郑国境内,宋襄公还告诉宋国三军,不要搜扰百姓,践踏郑国农田,咱们主要攻打新郑,讨伐郑文公。
公孙固满脸不高兴,心说有病吧!这都要真枪真刀的干起来了,你竟然还管他农田和百姓,公孙固干生气也没有用,你遇到这么一个不靠谱的君主,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郑国得知宋国前来侵犯,叔詹立即命人前去楚国找郑文公,让郑文公赶紧联系楚成王出兵救援。
叔詹则带领师叔等人立即将郑**队回撤,全部集结在鄢陵,准备在这里阻击宋襄公大军。
郑文公已经拜见完楚成王,正要回国,谁知道叔詹已经派人来了,告诉他宋襄公集结全国之兵力,前来讨伐郑国,赶紧求救楚国。
郑文公立即前去面见楚成王,他告诉楚成王,宋襄公对于自己拥护大王为王,推举您为盟主心生不满。
如今宋国举全国之兵力攻打郑国,这不单是为了报复郑国没有推举他为盟主,其真实意图是借着攻打郑国,挑衅您的霸主地位。
楚成王道:“郑侯待我就如同儿子侍奉君父一样,楚国和郑国乃是父子之国,我岂能坐视不管,令尹子玉,命你立即召集楚国大军,前去救援郑国。”
令尹子玉则进言道:“大王不可,救援郑国不如我们前去讨伐宋国。”
楚成王道:“啥玩意儿,讨伐宋国,那郑国岂不是完了,我不能这么做,如此无义之事,只怕今后中原诸侯谁还敢投靠楚国”。
子玉道:“大王请听我言,那宋襄公就是个逗逼,先前盂地会盟被我们俘虏,宋国人听说楚**队早已经吓破胆了。
现在宋襄公又不自量力,集中全国兵力,亲率大军征伐郑国,那么宋国的睢阳城定然空虚,我们何不派楚国大军乘虚而入,直奔睢阳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