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1年秋,邢国趁着卫国大旱缺粮,不但不出手救援,反而趁饥发兵,偷袭了卫国的菟圃,也叫虎苑(现今河南长垣)。
卫文公大怒,立即召集国人抵抗,卫国人那是周文王的儿子直系后裔,虽然邢国也是姬姓诸侯,但是邢国却是周公的庶支子孙。
从地位上来看,卫国乃是侯爵晋升公爵的诸侯,而邢国只不过是伯爵晋升侯爵,如今竟然趁着卫国天灾,偷袭卫国,这激起来卫国人的爱国情怀。
于是卫国人立即组织军队开往菟圃,两**队展开大战,邢国原本就是理会,战斗力还不强,邢侯一看打不过卫国,立即带兵逃回邢国,卫文公因为国内大旱,没有府库空虚,只能就此作罢。
而邢国和卫国开战的时候,宋襄公可没闲着,他立即趁着邢卫交战吸引了列国注意的机会,当即向鲁国的小弟发难。
宋襄公知道曹国和邾国一向和鲁国不合,于是宋襄公拿出礼物,让曹国和邾国出面和自己会盟,两国得到了宋襄公的好处,当然愿意给宋襄公面子,于是三方同意在曹国都城南里会盟,史称“曹南之会,曹南会盟”。
宋襄公不但召集了曹共公,邾文侯,还乘机召集滕国国君姬婴齐和鄫国国君鄫子前来会盟,因为这两个国家向来都是唯鲁国是从。
鲁国得知宋襄公竟然在自己眼皮底下和曹国,邾国会盟,这很明显是要针对鲁国,因为曹国和邾国是鲁国的敌人。
鲁国听说宋襄公要拉走自己的小弟滕国和鄫国,于是大怒,立即向滕国和鄫国国君发出命令,不要理宋襄公,别去会盟。
于是滕国和鄫国就没有前去会盟,宋襄公和曹共公,邾文公来到曹南会盟,发现滕国和鄫国国君没来。
宋襄公大怒,然后就提议要讨伐滕国和鄫国,曹共公和邾文公劝说,无辜讨伐,恐怕说不过去,我前去调停。
于是曹共公派人前去滕国和鄫国,劝说他们,何必得罪宋襄公,不就是来会个面,做做样子吗?给我个面子前来会盟,说不定还有好处可以捞取。
这滕国和鄫国国君也是倒霉催的,被曹共公这么一攒簇,贪图那点好处,于是又决定前去曹南会盟。
滕国国君婴齐于接到曹共公邀请后,次日抵达曹南参加会盟,谁知道刚刚来到会盟地点,立即被宋**队围起来了。
婴齐一看这怎么回事?这次不是衣裳之会吗?宋襄公为何带着这么多宋**队,婴齐大惊失色对着曹共公道。
“曹公,这是何故?这还会盟还是绑架我呢!你们还有没有一点信誉。
曹共公也是懵逼了,自己原本是为了宋襄公面子,这才出面调解让滕国和鄫国前来会盟,不至于宋襄公召集不到诸侯会盟丢了面子。
谁知道这宋襄公怎么会不讲武德,人家好歹给我面子来捧你宋襄公的场,你却要把人家绑了,这不是给我难堪呢!
曹共公立即上前劝说道:“宋公,这是会盟,你这是要干啥子?”。
宋襄公脑袋一扭,大嘴一撇道:“哼……想我滋普号令诸侯,讨伐齐国,拯救齐国于危难之际,就算是齐桓公在世也不过如此”。
滕国你好歹也是姬姓诸侯,竟然勾结东夷鄫国,抵制中原诸侯会盟,不给你点颜色看看,当我是病猫呢!
曹共公一看这宋襄公不靠谱啊!你几斤几两难道不清楚吗?这是欺软怕硬,要杀鸡给猴看。
想当年齐桓公在世,齐国经济,军事,农业和人口土地都是名列前茅,但是人家齐国也没有欺负小国,而是联合弱小抵制强国霸凌。
你这是反行其道,这殷商后裔是有点邪性的,不行,他要是杀了滕国国君,我这算什么,姬姓帮助外姓杀本家,我这脸面何存。
再说了,那滕国不算啥,但是他是周公后裔,鲁国和滕国可是至亲本家,得罪了鲁国,鲁国原本就看我不顺眼,我岂不是要倒霉。
曹共公立即出面干涉,他告诉宋襄公,姬婴齐是我们姬姓诸侯,不是东夷人,你不能动他,否则的话休怪我曹国翻脸不认人。
司马子鱼赶紧出来劝说宋襄公,主公以仁义称霸,当宽宥待人,对于滕国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礼,方显我宋国之仁义。
公孙固也出面劝说宋襄公,滕国背后毕竟还有鲁国,万一闹僵了不好收场,宋襄公这才消气,但是仍旧将婴齐关押起来,等候发落。
第三天,鄫国国君鄫子姗姗来迟,宋襄公没杀的了婴齐心中就窝着火,看到这鄫国国君鄫子更过分,居然迟到三天。
于是宋襄公当众责备鄫子道:“我宋国再此召集会盟,就是要讨论你们这些东夷人的问题,这些年你们趁着周天子羸弱,竟然不尊王,还与那荆楚勾结。
如今召你会盟,你却姗姗来迟,这是没把我宋国放在眼里,当年就是你们这帮孙子,突袭我们殷商大军,所以我们殷商才会灭亡,我今天就教训教训你们这帮孙子”。
司马子鱼听闻大惊,看来滋普是真的疯了,会盟诸侯你怎么会讲出这种话来,简直蠢猪一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