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霜风知劲草
深秋的滨海市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包裹,清晨的雾霭还未散尽,李渊办公室的落地窗已被雨水冲刷得模糊。桌上的咖啡凉了大半,他指尖捏着的项目报告上,“城东智慧社区资金链断裂”几个黑体字像冰锥般刺眼。
“李总,中建集团那边刚发来最后通牒,若本周内无法补齐3000万缺口,他们将正式终止合作。”副总周明的声音带着难掩的焦灼,他面前的文件堆里,散落着十几家银行的拒贷函。八年来,李渊的“启航集团”从未遭遇过如此棘手的危机——前几日爆出的上游建材商造假丑闻,不仅让项目停工,更让公司股价在三天内暴跌27%,供应商催款电话快把财务部的线路打爆了。
李渊站起身,骨节分明的手指按在冰凉的玻璃上,窗外的街景在雨幕中摇晃。他想起八年前刚退役时,攥着仅有的20万抚恤金在夜市摆地摊的日子。那时苏瑶怀着李悦,大着肚子帮他收摊,两人躲在漏雨的帐篷里啃冷馒头,她却笑着说:“李渊,你能从枪林弹雨里活着回来,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通知各部门总监,十分钟后召开紧急会议。”李渊的声音依旧沉稳,只是左手不自觉地摩挲着腕间那道淡粉色疤痕——那是当年在边境为掩护战友留下的伤,此刻仿佛还能感受到子弹穿透皮肉的灼痛。他转身时,目光扫过办公桌右侧的相框:照片里苏瑶牵着李阳李悦站在希望小学的银杏树下,两个孩子举着“爸爸是英雄”的手绘牌,笑得露出小虎牙。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如铅。市场部总监汇报着负面舆情的扩散速度,法务部担忧着业主可能发起的集体诉讼,财务部则摊开账本,红笔标注的亏损数字触目惊心。周明忍不住开口:“李总,要不……把城西那块储备地抵押出去?虽然会损失一笔,但至少能解燃眉之急。”
那是李渊特意为建设流浪动物救助站预留的土地,苏瑶上个月还带着孩子们去规划过,说要在那里种满向日葵。李渊指尖在桌沿叩了叩,沉声道:“地不能动。通知公关部,下午三点召开新闻发布会,我亲自出面说明情况。另外,让项目部统计一下停工后滞留的工人数量,公司照常发放基本工资,食宿由后勤部门统一安排。”
“李总!”财务总监猛地抬头,“现在每一笔开支都可能压垮公司,您还要……”
“工人是项目的根,不能寒了他们的心。”李渊打断他的话,目光扫过众人,“我李渊从不是靠投机取巧走到今天的。当年在部队,我们断粮三天都没丢过阵地,现在不过是遇到点风浪,就想弃甲而逃?”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军人特有的威慑力,让原本躁动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散会后,李渊刚回到办公室,私人电话就响了。屏幕上跳动着“苏瑶”两个字,他深吸一口气,按下接听键,努力让声音听起来轻松些:“喂,老婆。”
“李渊,你别骗我了。”苏瑶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坚定,“我刚看了财经新闻,公司是不是出大事了?城西的地……”
“地没事,我没动。”李渊打断她的话,走到窗边看着雨帘,“你别担心,我已经有办法了。晚上我早点回家,给你和孩子们做红烧肉。”
“我不要红烧肉,我只要你好好的。”苏瑶的声音哽咽了,“李渊,钱没了可以再赚,公司垮了我们可以重新来,但你不能有事。下午的发布会我陪你去,不管发生什么,我都在你身边。”
挂了电话,李渊的眼眶有些发热。他走到书柜前,打开最底层的抽屉——里面放着一个褪色的军用帆布包,里面装着他的军功章和退役证,还有一叠厚厚的汇款单。那是他在部队时,每月悄悄给牺牲战友的父母寄去的生活费,直到三年前,最后一位老人离世。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助理小陈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桶:“李总,苏姐让我给您送的鸡汤,说让您趁热喝。还有,她说……”小陈顿了顿,递过一张纸条,“这是她的银行卡,里面是她这些年的积蓄,让您先用着。”
纸条上是苏瑶娟秀的字迹:“老公,当年你护着国家,现在换我护着你。钱不够,我再去跟我爸妈借。”李渊捏着纸条,指腹抚过那些带着温度的字迹,突然觉得胸口的重压轻了许多。
下午三点,新闻发布会现场挤满了记者。闪光灯此起彼伏,话筒几乎要凑到李渊脸上。“李总,请问建材商造假是否是启航集团监管失职?”“有业主反映项目存在安全隐患,您如何回应?”“启航集团是否面临破产风险?”
李渊站起身,没有回避任何问题。他先是鞠躬道歉,承认公司在供应链管理上存在漏洞,随后公布了三项解决方案:全面返工检查已完工部分、成立专项赔偿基金、邀请第三方机构全程监督后续施工。当有记者质疑资金来源时,他拿出苏瑶的银行卡,声音沙哑却坚定:“这是我妻子的全部积蓄,我父母的养老钱也已经打到公司账户。我李渊今天在这里承诺,就算砸锅卖铁,也绝不会让业主的血汗钱打水漂,更不会让跟着我的兄弟饿肚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