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草原暖阳融冰雪,一家同心续华章
东非草原的旱季来得悄无声息,清晨的阳光越过金合欢树的枝干,在“光明社区”的广场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悦蹲在广场的花坛边,正跟莉莉一起给刚种下的向日葵浇水,稚嫩的小手捧着塑料水壶,小心翼翼地将水洒在土壤里。“莉莉你看,”她指着刚冒出嫩芽的花苗,眼睛亮晶晶的,“等它们长高了,就能开出像太阳一样的花,到时候我们就能在花田里拍照啦!”
莉莉用力点头,黝黑的小脸上满是期待,手里还攥着李悦昨天送她的中文拼音卡片——这是两人约定好的“每日学习任务”,每天早上浇水时学三个中文单词,晚上就在社区的“中文角”一起复习。不远处,苏瑶正带着医疗站的医护人员给社区的老人做年度体检,白色的大褂在阳光下格外整洁,她一边给老人测量血压,一边用熟练的阿拉伯语叮嘱:“阿卜杜拉爷爷,您的血压有点高,以后要少吃点盐,多散步,我下次来给您带些降血压的草药。”
老人握着苏瑶的手,眼里满是感激:“苏医生,要是没有你,我这老骨头早就不行了。你们中国人,就像草原上的太阳,总能给我们带来温暖。”
李渊站在社区办公楼的二楼窗前,看着广场上温馨的画面,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上面放着一份来自国内的邀请函,是母校国防大学发来的,邀请他回去给新生做讲座,分享海外援建的经历。他拿起邀请函,目光落在落款日期上,心中泛起一丝犹豫:回去讲座自然是好事,但社区最近正在推进“草原生态农场”项目,李阳和工程师们忙着设计灌溉系统,苏瑶要兼顾医疗站和老人健康档案,他要是走了,恐怕会耽误项目进度。
“在想什么呢?”苏瑶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轻轻放在他手边。杯沿冒着热气,带着淡淡的薄荷香——这是她特意为李渊泡的,知道他最近总熬夜看项目图纸,薄荷能帮他提神。“是不是在想回国讲座的事?”
李渊抬头看着她,笑着点头:“还是你最懂我。我在想,要是我回去了,农场的项目怎么办?你和阳阳已经够忙了,我实在不忍心再让你们多费心。”
苏瑶在他身边坐下,拿起邀请函仔细看了看,语气温柔却坚定:“我觉得你应该去。你去给孩子们讲讲非洲的故事,讲讲援建的意义,说不定能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到国际援助事业中来,这比你留在社区盯项目更有价值。农场的事你放心,我和阳阳能应付,再说还有哈桑和阿米娜帮忙,不会出问题的。”
她顿了顿,又笑着补充:“再说,悦悦也想跟你一起回去看看爷爷奶奶,上次视频的时候,她还说想爷爷做的红烧肉呢。”
提到女儿,李渊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他想起上次跟父母视频,李悦抱着手机跟爷爷撒娇,说要吃“能香掉舌头的红烧肉”,惹得电话那头的老两口哈哈大笑。“好,那我就听你的,去准备讲座。”他握住苏瑶的手,指尖传来她掌心的温度,“不过我只去半个月,尽快回来帮你们。”
苏瑶点点头,靠在他肩上:“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
接下来的几天,李渊开始交接工作。他带着李阳去草原生态农场的选址地,详细讲解灌溉系统的设计要点:“这里的土壤比较贫瘠,我们要采用滴灌技术,既能节约用水,又能让庄稼更好地吸收水分。你跟工程师们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管道的铺设深度,避免被草原上的动物破坏。”
李阳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时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爸,我查了资料,非洲的向日葵不仅耐旱,还能改良土壤,我们可以在农场周围种一圈向日葵,既能当围栏,又能增加收入。”
李渊赞许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主意!你越来越有想法了。以后遇到问题,多跟哈桑和阿米娜商量,他们熟悉草原的情况,能给你很多帮助。”
苏瑶则忙着帮李渊整理讲座的资料,将他在非洲的经历整理成图文并茂的PPT,里面有社区建设前后的对比图,有孩子们开心的笑脸,还有中埃工作人员一起工作的场景。“你看这个,”她指着一张照片,照片里李渊正在帮非洲小朋友修自行车,阳光洒在他身上,格外温暖,“这个画面特别好,能让孩子们看到,援建不是冷冰冰的工程,而是充满人情味的帮助。”
李渊看着照片,心中满是感慨。他想起那天,那个名叫穆萨的小朋友哭着来找他,说自己的自行车坏了,没法上学。他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帮穆萨修好了自行车,还教他怎么保养。后来穆萨每天上学,都会绕路经过他的办公室,跟他说一声“早上好”。
出发去机场的前一天晚上,社区的居民们特意为李渊举办了送别晚会。广场上点燃了篝火,非洲居民们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围着篝火跳着欢快的舞蹈,中国援建人员则唱起了《歌唱祖国》,歌声在草原上回荡,格外嘹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