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草原新路启征程,华夏薪火照非州
越野车碾过东非草原的碎石路,车轮卷起的尘土在晨光里划出两道浅黄弧线,很快又被草原上的微风轻轻吹散。李渊握着方向盘,目光扫过仪表盘上的导航——距离中埃联合援建的“光明社区”还有不到三十公里,屏幕边缘跳动的信号格旁,嵌着一张小小的全家福,照片里苏瑶抱着刚上小学的李悦,他牵着背着书包的李阳,背景是国内老宅院墙上爬满的牵牛花。
“爸,你看那边!”副驾驶座上的李阳突然指着窗外,声音里满是兴奋。李渊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的稀树草原上,几头长颈鹿正慢条斯理地啃着金合欢树的嫩叶,夕阳的余晖给它们的皮毛镀上一层暖金色,像极了苏瑶去年在肯尼亚国家公园拍的那组摄影作品。
后座的苏瑶放下手中的项目计划书,笑着揉了揉李悦的头发:“悦悦还记得妈妈跟你说过的吗?长颈鹿的舌头有五十厘米长,能轻松卷到最高的树枝。”李悦趴在车窗上,小脸蛋贴着玻璃,眼睛亮晶晶的:“妈妈,我们以后能去给它们喂树叶吗?”
“等咱们把社区的医疗站建好,周末就去。”李渊回头看了一眼小女儿,语气里满是温柔。他的指节无意识地摩挲着方向盘上的防滑纹路,思绪却飘回了三个月前——那时他刚从特种部队退役,卸下肩上的军衔时,政委拍着他的肩膀说:“老李,你在战场上护家国,退役了要是还想干事,中埃援建项目组正好缺个懂安全、能统筹的负责人,这活儿,非你莫属。”
当时苏瑶正在整理她的医疗设备,听到这话,放下手中的听诊器说:“我跟你一起去。非洲这边缺医生,我能在社区建个医疗站,给当地居民看病,也能照顾你和孩子们。”那时候李阳刚考上国内一所重点大学的国际援建专业,主动申请休学一年:“爸,我学的就是这个,正好去实践实践,帮你打打下手。”连刚上四年级的李悦都举着小手说:“我也去!我可以教非洲的小朋友说中文,还能帮妈妈整理药品!”
一家人的决定出奇地一致,仿佛这趟非洲之行不是临时的选择,而是早已注定的约定。出发前,李渊特意去了趟老部队的荣誉室,在陈列着他军功章的展柜前站了很久——那些在边境冲突中缴获的武器、在抗震救灾中用过的头盔,都在无声地提醒他:从保家卫国到援建他乡,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守护”的初心。
“前面就是检查站了。”苏瑶的声音将李渊的思绪拉回现实。越野车缓缓停在中埃联合检查站,穿着迷彩服的埃及士兵看到车身上的援建标识,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李渊先生,我们等你们很久了!穆罕默德站长特意交代,要帮你们把行李送到社区。”
李渊下车跟士兵握手,目光扫过检查站墙上悬挂的中埃两国国旗——红色的五星红旗与绘着雄鹰的埃及国旗并排飘扬,在草原的风里猎猎作响。“麻烦你们了,”他笑着说,“路上还顺利吗?最近雨季,没遇到洪水吧?”
“放心吧,”埃及士兵指着远处的排水渠,“上个月你们派来的工程师帮我们修了排水渠,这次雨季一点积水都没有。当地的居民都说,中国人来了,连老天都帮忙!”
李阳扛着行李从车上下来,听到这话,忍不住跟身边的埃及士兵聊了起来:“我爸之前跟我说,你们这里的草原雨季特别美,就是容易淹路。这次我们带了些新型的排水管道,等社区建好,咱们还能把周边的道路再修一修。”埃及士兵眼睛一亮:“真的吗?那太好了!我们村里的孩子上学,每次雨季都要绕很远的路。”
苏瑶抱着李悦,手里拿着一个药箱,对检查站的医护人员说:“这里有一些常用的感冒药和消炎药,你们要是需要,可以先拿去用。等医疗站建好,我们再给大家做体检,普及卫生知识。”医护人员连忙接过药箱,感激地说:“太感谢了!之前有个小孩发烧,我们这里没药,还是你们上次派来的医生送了药,才把孩子救过来。”
过了检查站,越野车继续往“光明社区”驶去。远远望去,一片崭新的红顶房屋在草原上格外显眼——那是中埃援建团队已经建好的第一批民居,屋顶上安装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社区中央的广场上,几个中国工程师正带着当地居民安装健身器材,孩子们围着他们跑来跑去,用中文喊着“你好”“谢谢”。
“爸爸,你看!有小朋友在等我们!”李悦指着广场上的孩子们,兴奋地拍着车窗。越野车刚停稳,一群穿着彩色衣裳的非洲小朋友就围了上来,其中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女孩举着一幅画,递给李悦:“这是我画的你,妈妈说你会教我们说中文。”
李悦接过画,只见纸上画着两个小女孩手拉手,一个黄皮肤,一个黑皮肤,背景是蓝天白云和草原,稚嫩的笔触里满是真诚。她立刻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中文绘本,递给小女孩:“这是我带来的,里面有很多故事,我们以后一起读好不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