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声音,除了隔壁的季桃姐俩还能有谁?
隔着鞭炮燃放飘起的白烟,赵国庆看着隔壁捂着耳朵的季李以及拿着一挂鞭炮和线香的季桃,咧嘴一笑,“过年好!”
鞭炮停了,满地的红色纸屑。
季桃拿着手里的鞭炮和线香,往竹篱笆跟前走了几步。
“三哥,明儿咱们什么时候出门啊?”
赵国庆看着她一边说着,一边回头盯着三丫,笑了笑,“中午吃了饭就出门,正好去逛逛县城!”
“姐,你跟三哥说啥呢?”
季桃点了点头,扭头说道:“小姑娘家家的哪那么多问题,拿着,放炮去!”
“姐,我不敢!”
“点个鞭炮有啥好怕的,快去!”季桃说完,将手里的鞭炮和线香塞她手里,“快去,不然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妈,姐又欺负我!”
季桃转头一把揪住往屋跑的妹妹耳朵,没好气的说道:“天天喊妈?没断奶啊?”
“哼!”
赵国庆哈哈一笑,这还是他头一次看到这丫头发火!
听到笑声的季桃,回头看着三哥以及院里坐着的富贵叔他们都是笑哈哈的盯着自己,顿时羞红了脸,转头夺过妹妹手里的鞭炮和线香,点燃扔院子里就跑回了屋。
年夜饭还没到十二点就已经开始,不一会儿整个队里全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赵国庆拿着酒瓶给父母、大伯还有大哥他们满上白酒,举着酒杯说了声新年快乐!
吴淑芳看着桌上丰盛的菜肴,一下就红了眼圈。
回锅肉、麻婆豆腐、萝卜炖排骨、红烧鱼、烧白、凉拌鸡块、腊肉、腊猪舌......
这是这几年,最丰盛的一顿年夜饭。
赵富贵察觉到老婆子的异样,心里明白是为什么,家里的债全还完了,老三还给家里弄回来这么多好酒好肉,苦日子像是熬到头了!
“老婆子,来!今儿个高兴,咱们就都别想过去的事了!”
大伯赵福顺也是附和道,“弟妹,你看孩子们都长大了,你家老三又这么能干,这好日子也就来了。”
“嗯,大哥说得对!”吴淑芳抹了抹眼泪,平复了一下情绪,跟着他们一起端起了酒杯。
这顿年夜饭吃到下午两三点才算结束,幺妹跟着老妈去了屋后的自留地掐豌豆尖,这是云川每家每户晚上煮饺子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
老四带着狗剩儿蹲在地上,从鞭炮纸屑里翻找着没有完全燃放的鞭炮。
大哥、大嫂和大伯、父亲他们坐在院里磕着瓜子聊天,赵亚军则是在屋里摆弄鹌鹑,很久没有这么放松的赵国庆嘴角带笑的坐在旁边,一边听着他们聊天一边晒着冬日的暖阳,有些犯困。
晚上大伯、大哥他们都回了自己家,中午的年夜饭可以一起吃,守岁得回自己家守。
这时候农村还没有通电,有条件的家里还有个收音机可以听听,没有这条件的就只能一家人喝点小酒,聊聊天,各有各的活法。
吃过饺子后,老四和幺妹就缠着老妈要压岁钱。
吴淑芳放下手里的酒杯,脸色红彤彤,笑眯眯的回了房间,拿了三个红包出来。
“收好了,放枕头下去。”
拿到红包的老四和老幺,喜笑颜开的打开看了看,里面都装着一张比较新的一毛钱,这跟他俩的预期有些出入,估计着怎么也得有两毛却还是一毛。
赵国庆看着老妈推来的红包,笑眯眯的就揣进兜里。
不管里面钱多钱少,这都是爸妈的一份心意。
——
1981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一。
上午狗剩儿跑来拜年,老四和幺妹也跟着起哄要给自己拜年,赵国庆一人给了五毛钱打发掉他们仨。
吃过午饭后,赵国庆检查了一下屋内鹌鹑生长情况,再有两三天就能分辨公母,也就能算出后续产蛋以及孵化二代的数量。
鹌鹑孵化成功后,温湿度计的意义就不如孵蛋时的意义大。
只需要观察笼子里的鹌鹑是否扎堆,就能判断笼舍的温度是否合适;一旦鹌鹑扎堆就说明需要生火保暖,要是鹌鹑在笼子里自由活动那就说明温度适宜。
跟父母交代一声以后,赵国庆便提前出了门。
老四和老幺也想跟他去县城看看,可这次确实不方便带他俩,许诺等明天二姐回娘家,下午再带他们出去玩儿,这才脱身。
另外一头的季桃,在看到三哥已经出了门,隔了好一会儿才跟老妈说要出门。
“大年初一的,这才吃完中午饭你就要走?”
“妈,明天得上班呢!”
张艳霞有些不高兴,“晚点让你爸送你去公社坐班车,也赶得上!”
“就不辛苦爸单独跑一趟了,下午我还约了单位的同事逛县城呢!”季桃一边说着,一边往身上套着一件红棉袄,转身出了门。
在村口等着季桃的赵国庆,遇到了同村几个出来玩儿的同龄小伙子,其中就有前两天帮忙收鸡蛋的徐向阳。
“国庆,你那鸡蛋真不继续收了?”
赵国庆看着他递来的烟,回头看了看桃子那丫头还没来,就聊了几句。
“不收了。”
徐向阳划燃一根火柴先给他点上,然后点着自己嘴里的烟,笑眯眯的问道,“那你不收了,能不能告诉我这些鸡蛋到底送哪去了?”
“怎么?你想做?”
“嘿嘿。”徐向阳干笑两声,看着警惕的赵国庆,又说,“要是不方便的话就算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