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和老四跑了一整天,一共收回来60斤鸡蛋,除去路上破损一斤多昨儿晚上被他们吃掉,还剩下58.6斤。
选出三十五斤鸡蛋装进挑子,剩下的二十来斤则是被老妈吴淑芳好好的收了起来,装进厨房前屋的柜子里。
“老三,那咱们就分头行动?”
赵国庆看了一眼跃跃欲试的大哥和老四,各自肩膀上都挑着一副竹挑,点了点头。
“三哥,要不我就不跟大哥去红星大队,我去其他地方收,这样来的更快一些。”
“不行,你再跟大哥跑一天,熟悉熟悉再单独跑。”
单独让老四去跑,赵国庆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多跟大哥跑一趟也能多学点经验。
昨天给大哥的三百斤粮票只用了一半,今天暂时不会再拿出粮票给他们,不然这多余的票容易让人引起怀疑。
等到去县供销社处理完这三十五斤鸡蛋,明天再拿出一些粮票就很合理。
赵国强看着焉头耷脑的老四,笑了笑,“走吧,你三哥说的也有道理。”
“三哥,你小心着点走,别摔了。你摔了不要紧,鸡蛋摔了可就都报废了。”
吴淑芳听到老幺秋莲这话,一巴掌拍在她屁股上,“呸呸呸,大早上的说啥瞎话呢。你就不能盼你三哥点好,净胡说!”
“我就提醒提醒三哥,妈你打我干嘛。”秋莲嘟着嘴,委屈的说道。
吴淑芳没好气的说道:“大早上的别胡说,万一灵验了咋整?不得让你三哥赔死?”
赵国庆哥仨回头看着院坎上站着的幺妹和爸妈笑了笑,确定准备妥当,哥仨这才一起出了门。
“老三,你看要不抽空你带我去县城让我认认路,以后送鸡蛋这活儿还是我来干吧。”
赵国庆知道大哥不是想摸清门路自己搞,而是心疼弟弟,从家里到县城将近二十里地,还挑着一担易碎的鸡蛋,至少得走上三个小时才能到地方,再加上冬天早上这鬼天气冻人。
要是大哥去了,自己手里的粮票咋变现?
“哥,不用,三十来斤没多重。你们就安安心心的收鸡蛋,一礼拜后我可答应人家王主任每天送够一百斤的量。”
“一百斤?”
“啊?不然为什么我让你们得想办法多收一些,尽可能的将粮票都花出去?”
赵国强想了想,按照昨天的情况来看,一天收六十斤应该没问题,前期30斤/天的送货量一礼拜能富裕出200来斤的存货在家,一旦开始每天按100斤/天的量送货,每天只收60斤要不了几天就供不上,必须得把时间再拉长一些。
转念一想,他又想起另外一个问题,“老三,一百斤你一个人咋送?”
这个问题,赵国庆也考虑过,一百斤鸡蛋竹挑能装的下,装不下可以一挑挂4个筐。
只是这么重的重量,靠一个人挑着走三五天咬咬牙没问题,要想坚持一个月难度很大。
“哥,今天我先试试人力挑进县城看看鸡蛋破损如何,明天我就去找书记借两天自行车,两者对比一下鸡蛋破损率。如果都相差不大的话,就跟书记租一个月的自行车,后座挂四个筐。”
虽说这些鸡蛋都没什么成本,但深入骨髓的能省则省原则,不得不让他试试哪种办法能利益最大化。
一辆二八大杠挂上四五百斤都没问题,拉上一百斤鸡蛋更是不在话下。
只是这样一来,全程只能推着走只有回来空车的时候能骑车,赵国强心里琢磨着。
而且现在他越来越觉得,弟弟办事比以前多了些章法。
“这倒是个好主意,那就先试试。”赵国强说完,又扭头看了一眼老四,“咱们今天可得抓紧时间,提高点效率。尽可能的多收点鸡蛋回来,不然得耽误老三的大事。”
“大哥,没问题!”老四拍着胸脯说道。
哥仨就这么说说话话聊了一路,很快分成两拨各自去忙各自的事儿。
——
上午十点,紧赶慢赶,挑着一担竹挑的赵国庆总算是到了人民北路的供销社,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
店里面的王洪涛急的满脑门的汗,昨天他就让人往外面挂了牌子,今天会有额外的三十斤鸡蛋,一大早来买鸡蛋的群众就将店里的鸡蛋全部买走,可还剩下不少人没买到鸡蛋。
“同志,让一让,鸡蛋来咯。”
一听到有鸡蛋,排队的群众都一窝蜂的朝着赵国庆那围了过去。
“哎哎哎,同志,别挤啊!”
“你踩我脚了!”
看着这阵仗的赵国庆也被吓了一跳,这城里的同志就像饿狼一样,就这么一瞬间的功夫就将自己围在了中间,出也出不去,动也不敢动,要是鸡蛋弄碎了就全浪费了!
“干什么呢!排队去!”
一声严厉的呵斥声,总算是让想伸手去看看挑子里装的是不是鸡蛋的群众收回了手。
从人群中挤过来的王洪涛,一只手拽着赵国庆,一边驱散人群,“去去去,不排队别想买鸡蛋!”
被带到供销社后面,赵国庆看着脸上挂着笑意的王洪涛,歉意的说道:“王主任,对不住,来晚了些。出门走得挺早,就是担心路上磕破了鸡蛋,走得慢了些。”
“来了就行,来了就行!”王洪涛说完,弯腰伸手揭开竹筐上面盖着的破棉袄,“这鸡蛋你擦过?”
赵国庆看着拧起眉头的王洪涛,解释道:“王主任,您放心,这些鸡蛋都是用干毛巾简单清理过的,昨儿收鸡蛋磕破了一些,怕看起来没卖相不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