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远和朱颜在临港一街找了家小餐馆,在海边的餐桌旁,坐了下来。
点完餐后,他拿出书包里的零钱,数了起来。
从上午十一点开始,到晚上十点半,差不多十二个小时的时间。
他卖了一百五十条鱼、八百根烤肠!
不得不说,新港的有钱游客,真他妈的多!
今天的销售额,总计是一千八百五十元!
三百斤鱼、八十袋烤肠,成本价都是二百四,加上三十多块钱的各种调料成本,是五百一十元左右。
到手的净利润,高达一千三百四十元!
就连朱颜,这个从来不为钱发愁的沪海女孩,听见他报了销售价和成本价后,都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卖烧烤……这么赚钱?”
沪海,是华夏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1991年,人均月收入居全国之首,是281元,比银海市要高一倍多。
这也是当年为什么人人都向往沪海滩的原因。
但李文远一天,靠着一个小小的烧烤摊,就赚了普通沪海人将近五个月的工资!
“运气而已。”
李文远笑道,“这种高销售额,赚不了几天。”
身为曾经的商业钜子,他并没有被眼前的“钱”景,迷惑了双眼。
华夏人,是最擅长模仿的民族。
任何一门赚钱的生意,用不了几天时间,那些有心人,就能抄袭得像模像样。
也许他们没有李文远那么了解未来的科技与狠活。
但这种事情,总不会缺少深入钻研的人。
眼红他赚钱的、跟风模仿他做烤鱼烤肠的,几天后,就会在新港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就连那个供水供电的老太太,今天也端了根板凳,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赚钱。
谁都不是傻子。
想做独门生意?
真以为你是两桶油啊!
听完李文远的讲述,朱颜这才恍然大悟:“那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
李文远嘿嘿一笑:“山人自有妙计。”
对于这种情况,他早就有了应对的腹案,不过嘛,就用不着告诉朱颜了,这世界上,可没有什么不透风的墙。
看他装神秘,朱颜转了转眼珠:“有没有想过去沪海发展?”
沪海,李文远肯定会去,但不是现在,而是明年年初。
跟明年年初的银海楼市一样。
那个时候的沪海,也有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甚至比银海楼市更强!
可以这么说,那是建国以来,唯一一次能够让普通人快速实现阶级跃迁的历史机遇!
“以后再说吧。”
李文远拿起朱颜买给他的华子烟,熟练地撕开包装,递了一根给朱颜:“抽不?”
朱颜摇了摇头。
在沪海时,她可是个乖乖女来着,也就出来旅游,才放开了天性。
李文远也没管她,吞云吐雾起来,顺便眯着眼,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夜市里的游客。
“你抽了很多年的烟?”
上一世,李文远是几十年的老烟枪,连弹烟灰,都非常有节奏感,让朱颜感觉特别好奇。
在她二十四年的生命中,从未见过这样一个身上同时充满了稚气和沧桑感的男人。
“嗯,几……那个,十几年了。”
十几年?
朱颜瞪大了美丽的双眼:“那你岂不是十岁就开始抽烟了?”
李文远含糊地回了一句:“差不多吧。”
他早就知道,朱颜并不清楚自己的真实年龄。
还以为他二十五、六呢。
不过他也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年龄,毕竟姐弟恋这种事,在1991年,一点都不流行,甚至还会引人非议。
作为一个心理年龄五十一岁的老男人,对于如何拿捏二十多岁的女孩,简直就是手到擒来。
何况明年年初,到沪海之后,他还需要朱颜的帮忙,就用不着提前“斩断”这段孽缘了。
……
第二天,是周一。
李文远该去上课了。
但一大早起床后,他就去学校请了五天的病假,加下一个周末,一共七天。
他要瞒着父母、老师和同学们。
抓紧这几天的机会,大赚特赚,正如他昨晚告诉朱颜的,这种快钱啊,赚不了多久了。
朱颜虽然是来旅游的,但自从认识李文远后,她就没有旅游的兴趣了。
旅游,是欣赏别处的风景。
但风景再好,也比不上人。
她每天都会来烧烤摊前,要么陪李文远聊天,要么帮着收钱。
就连打杂的陈姐,也开玩笑说,两人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听到这种话,李文远也就笑笑,没有接茬。
朱颜倒是红透了脸。
这种日子,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倒是挺快乐的。
但意外总会发生。
不出李文远所料,又过了两天,星期三下午,在烧烤摊的正对面,一个一模一样的烧烤摊出现了。
老板是个大胡子中年男人,新港本地人。
同样有烤肠机、烤鱼架。
连托盘都是批发市场同款的。
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对方烤出来的香味,远远不及李文远。
但依然分流了不少外地游客。
人嘛,总是图个新鲜。
这一天,李文远的销售额,下降了三百多元。
不过这几天,他已经赚了五千钱左右,因此心里并不着急。
反而还在收摊后,上前跟那个大胡子聊了会天,指导了一下对方的烤鱼手法。
朱颜看在眼中,纳闷地问道:“他在抢你的生意啊,你怎么还帮他呢?”
李文远笑道:“这世界上的生意,一个人是赚不完的。”
“不对……这中间,肯定有问题。”
小主子,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 ^.^,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