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悬疑 >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 第74章 鲁班尺上的光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第74章 鲁班尺上的光

作者:云影流光 分类:悬疑 更新时间:2025-07-24 13:58:10

陈记木作的门脸儿总蒙着层薄灰,像块被岁月擦旧的老玉。门楣上挂着块掉漆的木牌,据说是康熙年间老祖宗亲手刻的,"陈记"二字早被风雨磨得圆润,倒比新漆的更有滋味。

我第一次见陈师傅,是光绪三十年的春寒里。那时我蹲在木作门口啃冷馍,看他从里屋出来,裹着件靛青布棉袍,袖口沾着星星点点的木屑。他手里攥着把尺子,铜头的,刻着些弯弯曲曲的纹路,我凑过去瞧,他还笑:"小娃子,这是鲁班尺,量家具的,不是量人的。"

后来我才知道,陈师傅收徒只看一样——手。他说手笨不要紧,心诚就行。我那时刚死了爹娘,跟着舅父讨饭到镇上,舅父把我往木作门口一推:"小木头疙瘩,兴许能学门手艺。"陈师傅摸了摸我的手,指腹粗粝得像砂纸,可掌纹清晰,是双能握稳刨子的手。就这么着,我成了陈记的关门徒弟。

头年学徒,陈师傅只让我干三件事:磨刨子、劈木片、扫木屑。刨子要磨得"削铁如泥",他蹲在我旁边,握着我的手压在油石上:"手腕要活,像揉面似的。"我累得胳膊酸得抬不起来,他却指着木作角落的鲁班尺:"这尺跟了我四十年,头回用时也扎过手。那年我给王员外打婚床,榫头对不上,急得直冒汗,尺突然硌了我手背一下——你猜怎么着?"他用指甲在尺身划了道印子,"原来我把阴榫当阳榫了。"

第二年,陈师傅开始教我认木材。他搬来堆成山的木料,松木、楠木、榆木、红椿,每样都要我摸、看、闻。"松木软,好雕花,可遇潮易变形;楠木香,耐虫蛀,做梁柱最妙。"他捏着块红椿木,指节敲出"咚咚"响,"听,实心的才扎实。"我学得认真,可总记不住,有回把榆木当楠木,差点被陈师傅拿戒尺敲手心。他却叹口气:"傻娃,木料是有脾气的,你对它不上心,它就跟你使性子。"

真正摸到鲁班尺,是在我出徒那年的秋天。镇东头张姓富户要盖祠堂,梁架的榫卯得用"燕尾榫",严丝合缝到能承百斤。陈师傅拍着我肩膀:"这活计交给你,我在旁边看着。"我摩挲着鲁班尺,铜头还带着体温,尺身的刻度在阳光下泛着暗金——那是陈师傅说的"鲁班灵纹",能照出误差。

我量了又量,榫头的角度、卯眼的深度,尺上的刻度都对得准准的。陈师傅在旁边眯眼瞧,突然伸手按住我要钉楔子的手:"慢着。"他用指甲在卯眼内侧轻轻一刮,露出道细缝,"看见没?"我凑过去,那缝细得能透进光,"木材晒了半日太阳,热胀冷缩,卯眼缩了半分。"他从怀里掏出块湿布,敷在卯眼上,等了盏茶工夫,再量,果然深了半分。

"鲁班尺是好东西,"陈师傅擦着尺身,"可它量的是死数,活的是木料的气性。"那天夜里,我蹲在木料堆旁打盹,迷迷糊糊看见鲁班尺泛着微光,尺身的灵纹像活了似的游动,最后停在"义"字刻度上。我吓了一跳,陈师傅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身后:"别怕,这是尺在说话。当年我师父传我尺时说,鲁班尺量得出尺寸,量不出手艺人的良心。"

陈师傅走的那年,我正给李宅打雕花床。他咳了整宿,天没亮就叫我过去,从箱底摸出个红布包。"这是祖上传下的鲁班尺,"他把尺塞进我手里,"还有句话——"他的手凉得像块冰,"尺能矫正误差,却矫正不了急躁;能指引完美,却指引不了真心。"

我捧着尺跪在床前,眼泪砸在红布上。陈师傅走后,木作的生意淡了些,有人说我没真本事,就知道靠把破尺。我咬着牙接活,给农舍打谷仓,给学堂做课桌,给嫁女的人家打妆奁。每次用尺前,我总先摸摸木料的纹路,贴着耳朵听它的心跳——松木要挑阳面的,晒过的木料要先阴干七日,新伐的榆木得放三年才肯用。

光绪四十年的冬天,镇上来了位老客,说是京城来的,要打对"百子千孙"的屏风。他掀开带来的图纸,我倒抽口凉气——那屏风有九扇,每扇雕着一百个形态各异的娃娃,榫卯要藏在衣褶里,稍有差池就会散架。老客拍着桌子:"我在苏州找了三位师傅,都说不敢接。"

我摸出鲁班尺,尺身的灵纹却纹丝不动。老客眯眼笑:"听说陈师傅的徒弟有个宝贝尺?"我没说话,转身去了木料房。选了三块老楠木,用刨子慢慢刮,直到木面能照见人影。榫头雕了七七四十九遍,每回都对着鲁班尺比量,可那灵纹始终像蒙着层雾。

第七夜,我蹲在木料堆旁打盹,突然听见"咔"的一声。睁眼一看,鲁班尺不知什么时候从案头掉了下来,尺身裂了道细缝。我捡起尺,裂缝里渗出点银光,像星子落进了铜里。恍惚间,我又看见陈师傅站在木作门口,手里攥着那把旧尺:"傻娃,尺裂了是好事。"

第二天,我没再用鲁班尺。我凭着手感雕榫头,摸着木料的温度调整角度,连老客在旁边看着都直咂舌:"奇了,你这手是怎么练的?"屏风做好那天,老客摸着榫头惊叹:"好手段!这榫头严得能过水。"我笑着摇头,心里明白——哪是尺灵,是人熟了,木料认了,手底下的分寸自然就准了。

如今我老了,坐在木作门口晒太阳。鲁班尺还挂在墙上,尺身的裂缝里嵌着块老银,是我当年补上去的。常有年轻人来问:"陈师傅,这尺真有灵?"我就指着尺上的"义"字刻度:"灵的是人心。你看这尺,量得出寸分,量不出良心;量得出长短,量不出真心。当年我师父说,鲁班尺是死的,手艺人要活。"

风掀起门帘,吹得尺子轻轻摇晃。阳光透过窗棂,在尺身上投下斑驳的影,像极了当年陈师傅握着我的手磨刨子的模样。木作外的老槐树上,麻雀叽叽喳喳,倒比那些机器声听着舒服。我知道,这把尺还会继续传下去,传给下一个憨厚却肯下苦功的小徒弟——不是为了量尺寸,是为了量人心。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064806)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荔枝小说免费阅读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