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悬疑 >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 第228章 墨润心田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第228章 墨润心田

作者:云影流光 分类:悬疑 更新时间:2025-07-24 13:58:10

江南青溪镇的老茶棚里,总坐着个穿粗布衫的书生。他面前摆着块旧砚台,砚边沾着些墨渍,倒像块被茶水泡透的老茶饼。茶客们爱瞧他写字——说是写字,其实是用清水在纸上抹,抹着抹着,枯枝能抽芽,残花能重开。

这书生叫秦霄贤,三年前还是个穷得揭不开锅的穷书生。

那年春,他在镇西破庙里翻旧书,从梁上掉下个布包。打开看,里头是块巴掌大的砚台,石色青灰,边沿刻着“墨润”二字,早被磨得发亮。最奇的是,砚底凹处总凝着水珠,他蘸着水在纸上写了个“春”字,那字竟像活了似的,墨色慢慢晕开,纸背透出绿芽儿。

“怪事!”秦霄贤吓了一跳,连砚台带布包揣进怀里。

打那以后,他常蹲在破庙后巷的青石板上写字。写“晴”,墙根的苔癣就泛金;写“雨”,瓦当上的青苔就发亮;写“和”,巷口的老槐树就落下串儿白花。茶棚的王阿公说他:“小秦啊,你这手活计,比土地公还灵!”

可灵的代价,是他再没缺过笔墨——清水就是墨,青石板就是纸。

真正让他出名的,是镇东的苏秀才。

苏秀才才高八斗,去年秋闱中了举,年后要进京会试。秦霄贤早闻他名,偏巧有回在茶棚遇见,苏秀才见他蹲在地上写字,嗤笑一声:“穷酸也配舞文弄墨?你写的字,能当饭吃?”

秦霄贤没接话。他盯着苏秀才腰间的玉坠——羊脂玉的,刻着“独占鳌头”,晃得人眼晕。夜里,他揣着砚台摸到苏家院外,见苏秀才在窗下读书,烛火映得他眉飞色舞。

“你写的字,能当饭吃?”秦霄贤咬着牙,在青石板上写:“才高命蹇,金榜题名空欢喜。”

墨迹刚干,那玉坠“咔”地裂了道缝。苏秀才猛地抬头,秦霄贤赶紧躲进黑影里。

转天,苏秀才的玉坠碎成渣。他气冲冲跑到茶棚,揪住秦霄贤的衣领:“是你!你使的什么妖术?”

秦霄贤涨红了脸:“我……我就写了几个字!”

苏秀才还要发作,忽见秦霄贤脚边的青石板——他写的“才高命蹇”四个字,正渗着黑水,像被什么脏东西浸了似的。

“妖道!”苏秀才甩袖走了。

秦霄贤松了口气,可心里像塞了团乱麻。他望着砚台里的水,突然觉得那水浑浊了,泛着股子腥气。

变故来得比他想得快。

三月里,苏秀才进京会试,船过黄河时翻了。消息传回青溪镇,有人说看见他落水时,怀里还攥着碎玉,嘴里喊着“才高命蹇”。

秦霄贤听得腿软。他跑到破庙,跪在砚台前直磕头:“老神仙,我错了,我不该……”

砚台突然“咔”地裂开道缝,清水“咕嘟”冒完,只剩块干巴巴的石头。秦霄贤的手也开始麻,从指尖麻到胳膊,最后连笔都握不住。更怪的是,他张了张嘴,竟发不出声——舌头像被人捆住了,只会“嗬嗬”喘气。

茶棚的王阿公来看他,叹着气:“你写恶语折了福,砚台也寒了心。”

从那以后,秦霄贤成了镇里的“哑巴书生”。他只能用清水在青石板上写字,可写出来的字没了灵气,要么是歪歪扭扭的“福”字,要么是断断续续的“和”字,镇民们渐渐不爱瞧了。

直到那年腊月,镇西的张寡妇和隔壁的李婶为半升米吵得动了手。秦霄贤挣扎着爬过去,用手指蘸着雪水在墙上写:“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字刚写完,雪突然停了。张寡妇的手松了,李婶的骂声卡在喉咙里。两人对视一眼,都红了眼眶。张寡妇抹了把泪:“是我糊涂,明儿就给你送半升米。”

打那以后,秦霄贤的清水字又有了用场。他给吵架的夫妻写“家和万事兴”,给偷懒的孩童写“勤能补拙”,给生病的老人写“心宽体胖”。字还是歪歪扭扭,可镇民们发现,写着写着,矛盾就软了,怨气就散了。

三年后的清明,镇东的老槐树下围了一圈人。秦霄贤坐在石墩上,手里捏着块新砚台——是镇民凑钱给他买的,石色青灰,边沿也刻着“墨润”二字。

他蘸了清水,在纸上写了个“善”字。那字刚落纸,院角的枯梅突然抽了枝,冒出个红芽儿。

“小秦啊,你这字又能活物了!”王阿公挤进来,“前儿我家那口子咳得睡不着,你写的‘安’字贴在床头,当晚就睡踏实了。”

秦霄贤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他摸了摸砚台,石面温温的,像块暖手炉。这三年,他学会了用最朴实的字劝善:给赌钱的写“回头是岸”,给骂街的写“将心比心”,给哭穷的写“勤能生财”。

有人说,他的砚台是被他的善意焐热的;也有人说,是他三年里没说过一句恶语,把砚台养好了。

秦霄贤只是摸着砚台笑。他知道,真正的宝贝从来不是石头,是他心里那点热乎劲儿——就像当年在破庙里,清水能生墨;现在在青溪镇,善意能生春。

后来,青溪镇的人都说,秦霄贤的砚台是“心砚”。写什么字,种什么因;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而秦霄贤呢,依旧每天蹲在老茶棚前,用清水写他的劝善文。

有一回,个穿青衫的外乡人路过,看了他写字,问:“先生这砚台,可愿卖与我?”

秦霄贤摇摇头,指了指砚台上的“墨润”二字:“这砚台润的不是墨,是人心。”

外乡人愣了愣,叹着气走了。

风掠过老槐树,落下几片新叶。秦霄贤望着满地碎金般的阳光,又蘸了清水,在纸上写了个“和”字。

那字刚落,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像一串银铃似的,撞得满镇都暖了。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064806)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荔枝小说免费阅读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