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悬疑 >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 第168章 井底银锣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第168章 井底银锣

作者:云影流光 分类:悬疑 更新时间:2025-07-24 13:58:10

青竹村的老井,打从入秋起就不对劲。

这井砌着青石板,井沿磨得发亮,是祖辈迁村时挖的,供着全村三百多口人吃水。可入秋后,每到三更天,总有人听见井里"哐——哐——"响,像谁在敲铜锣。起初以为是风刮过井口的竹丛,可月明星稀的夜里,连竹叶都没动,那声音偏就钻得人耳朵发疼。

最先撞见的是村东头的二愣子。他半夜起来撒尿,迷迷糊糊往井边凑,月光漏进井里,照见水面浮着团金光。他揉了揉眼,凑近一瞧,井底竟沉着个圆滚滚的东西,映得井水都泛着银亮。"是锣!"他喊了一嗓子,惊得井边的老黄狗汪汪直叫,等他再定睛看,那东西又沉到井底去了,只剩一圈圈涟漪晃荡。

消息像长了翅膀。第二日晌午,井边围了二十多号人。王屠户捋着油光水滑的胡子:"管他呢,明儿我带绳子去,捞上来看看是金的还是铜的。"张寡妇抱着娃直摇头:"作孽哦,莫不是井里淹死过啥不干净的东西?"

话音刚落,村口来了个穿青布短打的货郎。挑子上挂着拨浪鼓、绣花针,最显眼的是担角挂着块铜锣,敲起来"叮当"脆响。"客官们买不买响器?"货郎扯着嗓子吆喝,眼睛却往井边瞟,"要说这井里的响动,我倒懂个门道——许是哪朝哪代的银器沉在底下,沾了地气,才会显灵。"

"你胡诌!"王屠户踹了脚井边的石墩,"老子活了四十岁,从没听井里敲锣。"货郎却不恼,蹲下来摸了摸井沿:"您瞧这井沿的石缝,青苔底下嵌着金漆,分明是前朝大户家的井台。那年头,官宦人家怕银钱露白,常把银锭铸成器物沉到井里。"他用拨浪鼓敲了敲井壁,"要捞这宝贝,得用麻绳系个铁钩子,慢慢探......"

当晚,货郎带着几个年轻后生下了井。麻绳放了二十丈,铁钩子突然重得拽不动。王屠户抢着去拉,绳子上沾了湿漉漉的东西,凑近一照——是银!众人哄笑着把东西拽上来,月光下,个拳头大的银锣泛着柔光,锣面刻着"永乐年制"四个小字,边上还雕着缠枝莲纹。

"好家伙!"王屠户一把抢过去,"这够换十头大肥猪!"他刚要往怀里揣,银锣突然"嗡"地发出蜂鸣,烫得他直甩手。众人凑近一看,银锣表面浮起细密的水珠,像刚从开水里捞出来,王屠户的手背红了一片,疼得直跳脚。

"作孽!"人群里挤进来个白胡子老头,是村里的教书先生,"我听老辈说过,前朝有个姓陈的巡按御史,查贪腐时抄了好多赃银。后来他遭奸人陷害,满门抄斩,家眷把剩下的银子铸成器物沉井,说是'留与清官识'。"他指着银锣上的莲纹,"这缠枝莲,是陈府的家徽。"

王屠户捂着手后退两步:"那......那这锣......"

"既是清官遗物,该归官府。"教书先生转向货郎,"客官可知,私藏前朝赃物是杀头的罪?"货郎赔着笑:"小的就是个走江湖的,哪懂这些?"他冲人群拱了拱手,"这锣您几位看着办,小的这就走。"

第二日天没亮,教书先生就套了牛车,带着银锣往县城去了。半月后,县太爷亲自来青竹村,给教书先生披了红绸,又赏了二十两银子:"这陈御史的冤情,总算是沉冤得雪。"原来那银锣里层刻着密信,正是陈御史记录贪官名单的账本。

王屠户的手背至今留着道疤,见了人就搓着袖子说:"贪心不足蛇吞象,差点把命搭进去。"而青竹村的人,再没听过井里敲锣。倒是老人们总爱蹲在井边唠嗑:"你瞧这井水多清,像面镜子——人心正不正,它都照得见。"

后来,教书先生把银锣的故事写进了村志。他在末尾题了首诗:"井深藏尽人间事,锣响方知义字金。莫道贪心能得宝,清光原照赤子心。"这诗被刻在井边的老槐树上,风一吹,树叶沙沙响,倒像是在应和什么古老的回响。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064806)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荔枝小说免费阅读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