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悬疑 >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 第101章 吝啬鬼的元宝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第101章 吝啬鬼的元宝

作者:云影流光 分类:悬疑 更新时间:2025-07-24 13:58:10

青石镇的老槐树下,总坐着个穿青布短衫的老头,手里攥着枚铜钱,指甲缝里沾着酱油渍——那是周守财,镇东头"守成号"的东家。他卖了三十年油盐酱醋,从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到盘下半间铺子,攒下二十八个大元宝,藏在床板底下的陶瓮里。

这陶瓮是周守财亲手挑的,釉色青灰,边沿磕掉块漆,像块被啃过的老玉。每回数元宝,他都要点三柱香,把瓮盖揭开条缝,借着月光看一眼。元宝们码得整整齐齐,大的像鹅蛋,小的似鸽卵,铜钱串成的链子绕在瓮腰,叮铃作响。他总说:"钱是命根子,得看紧了。"

可这天夜里,周守财做了个怪梦。

他梦见陶瓮裂了道缝,元宝"骨碌碌"滚出来,在青砖地上排成条蛇。最前头那枚大元宝,竟长出蛇信子,吐着腥红的信子缠上他的脚踝。他吓得往后退,后腰撞在床柱上,疼得醒过来——枕头早被冷汗浸透,床板下的陶瓮还在,可那条"蛇"却变成了条真蛇,正从瓮口探出头,鳞片泛着幽蓝的光。

"啊!"周守财尖叫着滚下床,撞翻了尿盆。月光从窗纸破洞漏进来,照见蛇尾扫过他的裤脚,凉得像块冰。他连滚带爬冲出门,撞翻了门槛边的腌菜坛,酸水泼了满地。直到鸡叫头遍,他才敢摸黑回屋,陶瓮还在原处,可那条蛇却不见了,只留道细细的涎痕,在瓮沿泛着白。

打那以后,周守财就病了。他总觉得身上冷,盖三床被子还打摆子;吃不下饭,看见油盐就犯恶心;最怕黑,夜里要点着两盏油灯,盯着床板下的陶瓮,直到眼皮打架。镇医开了七副药,喝下去像喝白水,病半点没见好。

"许是撞了邪。"邻居王婶搓着围裙,"要不请张半仙来看看?"

张半仙是青石镇最有名的道士,穿件洗得发白的道袍,腰间挂着个青铜八卦镜。他踩着青石板来时,周守财正蜷在炕头,盖着厚棉被,额头上敷着湿毛巾。

"伸手。"张半仙摸了摸他的脉,又掀开被子看他的脚——脚腕上有圈青紫色的印子,像条蛇咬的。

"你床底下藏着宝贝?"张半仙眯起眼。

周守财浑身一哆嗦,棉被"唰"地滑到腰间。他支支吾吾:"就...就二十八个元宝,藏了十年了。"

"元宝?"张半仙笑了,"财是死物,执念成魔。你每日看它、守它,它倒成了你的主子。夜里做梦,是它在咬你呢。"

周守财急得直咳嗽:"仙长救我!我这就把元宝分了!"

"分?"张半仙摇头,"不是分,是散。你得把元宝给真正需要的人,不是扔大街上。"他指了指窗外,"东头卖炊饼的老妇,儿子病了没钱抓药;南头张阿婆,孤老婆子睡草棚;西头小娃子,跟着瞎眼的娘讨饭......"

周守财咬着牙,从床板下掏出陶瓮。瓮盖一开,霉味混着铜锈味扑出来。他数了二十个元宝,用红布包了,手直抖:"仙长,这...这够吗?"

"够了。"张半仙接过布包,"明日你去老妇家,说'周老板送的救命钱';去阿婆家,说'借住的房钱';去小娃家,说'买糖的钱'。记住,别说是施舍,就说'还债'。"

第二日,周守财揣着红布包出了门。他先去了东头,老妇正蹲在灶前抹眼泪——小儿子的烧退了又起,药钱还差五文。

"大妹子。"周守财把布包塞给她,"这是我还的债。"

老妇打开布包,二十个元宝滚出来,在青石板上闪着光。她颤巍巍摸出个铜子:"周老板,这...这太多了......"

"拿着。"周守财转身就走,不敢看她的眼睛。

去南头张阿婆家时,天正下着毛毛雨。阿婆缩在草棚里,身上盖着破棉絮,怀里抱着个缺了口的瓦罐——那是她的"家当"。

"阿婆。"周守财把布包放在瓦罐旁,"这是房钱。"

阿婆抬头,脸上的皱纹堆成朵菊花:"周老板,我这破棚子,哪值这么多......"

"该的。"周守财摸了摸鼻子,"我...我住您棚子底下那间屋,十年了,没交过钱。"

最后是西头的小娃子。他正蹲在墙根啃冷馒头,见了周守财,眼睛亮得像两颗星:"周伯伯!你又来给我糖?"

周守财蹲下来,把布包塞给他:"不是糖,是买糖的钱。"

小娃子打开布包,元宝在阳光下晃得他眯眼。他突然拽住周守财的衣角:"周伯伯,你是不是遇到神仙了?我娘说,好人会有好运的。"

周守财摸了摸他的头,喉咙发紧。他想起自己第一次进货,是小娃子的娘——那时候她还年轻,眼睛亮得像星星——给了他半块烤红薯,说:"小老板,累了就歇会儿。"

散完元宝,周守财空着手往家走。路过老槐树时,张半仙正坐在树下喝茶。

"仙长,我...我好了。"周守财说。

"怎么好了?"张半仙笑。

"不冷了,不馋油盐了,夜里能睡踏实觉了。"周守财挠了挠头,"最怪的是,我瞅着那些元宝,倒觉得它们像块石头,压得慌。"

张半仙指了指他的心口:"从前你把元宝当命,现在你把人心当命。财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散的是元宝,种的是善因。"

周守财突然想起,十年前他刚盘下铺子时,是老妇的儿子帮他搬的货;五年前他娘生病,是张阿婆送的草药;三年前他儿子摔断腿,是小娃子的娘背他去的医馆。

"仙长说得对。"他笑,"我守了十年元宝,倒不如这十年的人情金贵。"

后来,青石镇的人都说,周守财变了。他不再盯着账本算钱,而是帮老妇看铺子,给张阿婆修草棚,教小娃子认字。他的铺子里总飘着糖炒栗子的香,柜台上的铜盆里,总盛着免费的热粥。

有人问他图什么,他挠挠头:"图个踏实。"

再后来,有人在老槐树下挖到块石碑,上面刻着:"财为流水,善是青山。"传说这是周守财请石匠刻的,碑下压着那枚最旧的铜钱——就是他从前攥在手里的那枚,早没了铜绿,闪着暖融融的光。

而那二十八个元宝,早被分成了二十八份善缘,在青石镇的烟火里,慢慢熬成了最浓的甜。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064806)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荔枝小说免费阅读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