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阳侯府。
赵老爷把在朝堂上担的惊,受的怕,全都撒给了赵琳。
“你想干什么?!你想干什么!”
“什么我想干什么,你这火气撒的莫名其妙,一把年纪的人了,怎么还这么不自重。”
赵老爷瞪大了眼睛听赵琳说话。
“你说的是人话吗!”
“姑奶奶说的怎么不是人话了,你来我家大呼小叫的,给我孩子吓得都不敢出来了,你想干什么?长了张嘴不知道好好说话,你干脆拿针缝了去。”
赵琳不耐烦的说完,欲转身离去,被赵老爷一把抓住。
“你说清楚,你要捐书楼是怎么回事?”
“岳父大人,先冷静。”叶西洲上前隔开赵老爷和赵琳,声音不急不慢的说。
赵琳往叶西洲身后退了两步,和赵老爷说:“就是在国子监山脚下盖个楼,放点书,供国子监和往来的学子们品读,怎么了?”
“书从何处来?”
“从我嫁妆里来啊。”
赵老爷噎了一下,问:“你嫁妆里何时有书?”
赵琳说:“我自己给自己置办的嫁妆,爱有什么有什么,关你屁事。”
赵琳说完,翻了个白眼离开。
赵老爷生气的指着赵琳的后背,叫着让她站住。
赵琳不听,叶西洲就扶了赵老爷的胳膊,说:“小婿先送您回去,晚些时候我问清楚,再去和岳父大人说明白。”
赵老爷“哼”一声,心想也只能如此,便顺着叶西洲的意思离开了。
叶西洲转身去送自己岳父,留下叶承珲陪赵琳用饭。
“母亲是想把书房里的书捐出去吗?”叶承珲想着赵琳的书房问。
赵琳说:“不是,有别的藏书。”
“从前我在闺阁时,从赵氏藏书楼里抄了不少书出来,嫁给你父亲的时候,那些书也一并带了过来。”
“如今那些书都在庄子上放着,再久怕是要化为尘埃,正好有这个契机,所以算是顺水推舟,至于书房里的那些,还是要找个传人的好。”
叶承珲听罢,点点头,有些惭愧的说:“儿子不能承袭母亲之志,实在枉为人子。”
赵琳笑了笑,说:“人各有志,你不必为此愧疚,世间事,总要有合适的人来做它,才能让它生生不息。”
“你适合做个好官,然后青云直上,拨云见日,要你教书传道,实在委屈,你也不甘,所以不必介意自己精力有限,不能同时做两件事。”
“是,母亲,儿子定不辜负母亲所望。”
赵琳看着叶承珲受教的样子,微微笑了笑,说:“赶紧吃饭吧,国子监的事定下来,你在工部可有的忙了。”
“母亲放心,儿子定不会让此事出现任何意外,日后让人诟病母亲此为。”
“行,我相信你,快吃吧。”赵琳脸上带着笑意,嘴里无不骄傲的说。
——
日子转眼又到月底。
叶知珩马上满月,周清漓的月子也快坐完,赵琳着手帮他们母子办满月宴。
谢明月和谢清风等人也终于把祠堂收拾利索,从里面出来。
只是祠堂阴冷,叶承颐和叶宁安又是打小的身体不好,这刚一从祠堂出来,人就病倒了,还带累了萝卜头们和四小只。
谢兰若和谢兰青见谢知行和谢知微病了,思念亡父亡母的心情骤起,也跟着病了。
赵琳照顾大的,看着小的,还要忙着发请帖,人也有些吃不消。
“看来,我还真是老了。”
“你不是老了,是使唤人不顺手了。”冷月一针见血的说:“从前这府里都是按你的节奏来办事的,如今都是按世子夫人的节奏来办事的,老话说的好,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不好用,事办起来当然就费劲。”
赵琳笑眯眯的看着冷月说:“想不到啊,如今你也是长大了啊,道理说起来一套一套的。”
冷月傲娇的说:“那是。”
“所以去帮我办个差吧。”
冷月刚刚还神气的小脸,顿时垮了下来,周围的丫鬟都忍不住捂着嘴笑,冷月生气的说:“笑什么笑了!”
赵琳说:“当然是笑你好看,人看见长得好看的人,可不是会不自觉的笑嘛。”
“就是就是。”周围的人都附和道。
赵琳说:“你去护国寺,把他们几个父母的牌位都取回来,然后挨个供盏长明灯,但不要写名字。”
冷月收敛了神色,颔首称是。
院里的其他丫鬟,也都不再调笑,恢复了正经稳重的样子。
三五年过去,当初还小的姑娘,如今都长成了十七八的大姑娘,正是干什么事都利索的时候,也正是该追寻自己人生的时候。
赵琳叫来“春夏秋冬”,让她们去问问底下的人,都有什么想法。
人生趁早,想干什么,等过了今年中秋就出发。
“春夏秋冬”已经是双十年华,当初跟在“四惜”身后办事的人,如今已经接替她们,掌了赵琳院里的大小事。
时移势迁,却没什么新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