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距兵的报数声刺破寂静:“方位 325,距离 9800 米!”
“校射完毕,准备射击!”
两个独立炮团,6个师属炮团,在短时间内集结到了忻县南部地区。
他们正面仅有一个混成旅团的兵力。
受李峰亲自指挥,各炮兵阵地纷纷进入待战状态,一声令下,火炮齐齐开火。
炮弹飞越天空,落向目标区域。
“重炮团注意,标尺修正 0-05!” 李峰的声音通过步话机传向重炮阵地。
弹药手们扛着五十公斤重的炮弹箱鱼贯而入,黄铜弹壳与炮膛碰撞发出清脆声响。
火炮齐齐怒吼,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炮弹如流星般划过天际。
日军阵地瞬间陷入火海,战壕被彻底抹平,临时搭建的工事在气浪冲击下化为齑粉。士兵们惊恐地蜷缩在散兵坑里,他们从未见识过如此密集的火力打击。
鬼子前线军官的指挥部被一发高爆弹命中,屋顶轰然坍塌。
除了缴获的九六式榴弹炮外,这次增加了汉斯帝国150毫米榴弹炮,重炮庞大的身躯如蛰伏的钢铁巨兽,它们缓缓昂起炮管在发射之际微微颤抖。
六个师属炮团呈扇形排列,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火力网。
“八嘎!是重炮!” 日军少将抓起望远镜,疯狂地扫视远方,却只看见天边翻涌的硝烟,根本无法捕捉到敌方炮群的踪迹。
恐惧涌上心头。
在绝对的火力面前,混成旅团的防御工事脆弱得如同纸糊的一般。
成百上千发炮弹如流星般划过天际,呼啸着扑向日军阵地。
用楚云飞的话讲,眼前是一片火海,场面蔚为壮观。
这铺天盖地的炮火中,鬼子无处可逃。
鬼子军官拔出指挥刀,迎着炮弹袭来的方向,妄图用军刀撕开高爆弹。
下一刻,连人带刀,一起淹没在爆炸的火光之中。
炮弹爆炸产生的气浪将日军身体撕成碎片,飞溅的弹片锋利无比。
构成了一幅地狱般的景象。
此时的日军阵地,已经被火海和浓烟完全笼罩。
持续不断的炮击让大地仿佛变成了沸腾的熔炉,泥土被反复翻搅,变成滚烫的焦土。
幸存的士兵们绝望地望着天空,面对如此压倒性的火力,区区一个混成旅团,不过是砧板上待宰的鱼肉。
在炮火的持续轰击下,日军的伤亡数字不断攀升。
步兵小队被整建制被消灭,尸体堆积如山;
还有鬼子被炮弹掀起的泥土活埋,只露出一只绝望挥舞的手。
日军阵地逐渐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炮声骤然停歇,地面传来装甲车跟坦克的轰鸣声,几十辆坦克跟装甲车率先露头,向混成旅团的一线阵地靠近。
步兵伴随着装甲车向前。
配备了大量的冲锋枪,清扫日军战壕。
几乎所有的火力点都损失在重炮之下,剩下的残兵败将,不值一提。
到底是谁给了小鬼子勇气,敢用一个混成旅团来阻挡李峰两个军?
统计战果的参谋擦了擦额头,不敢相信眼前的数字。
“报告长官,报告军长,此役歼灭日军2000余人,摧毁火炮8门,摧毁机枪工事40座,俘虏308人,伤兵已按要求,全部处决。”
此一时,彼一时。
当初忻口一战,鬼子的重炮旅团猛攻,多少军人死于炮火之下。
现在情况变了,李峰的重炮更多,炮火更浓,也该让小鬼子感受一下火炮加身的感觉了。
另外一点,李峰指挥之下,炮兵的作战效率极大。
几乎每发炮弹都能打在日军的工事范围内,造成一定的杀伤力。
用一个词来形容,又准又狠。
笑话,即时战略视野能够预设炮弹落点,每一发炮弹打在哪,根本不用计算弹道跟风向,一目了然的事情。
太源日军惊动。
如果第三混成旅团挡不住攻势,就必须抽调其他部队来支援忻县。
否则等第八战区突破忻县阵地,便可以直达太源,威胁第一军的司令部。
筱冢义男亲自向华北方面军申请,必须调重炮旅团助战,还需要让三个师团各抽出步兵联队,护卫太源周边。
治安部队、伪军等,也被迫向太源汇聚。
李峰带来的压力,属实是有点大了。
日伪军的部署全在李峰眼皮子底下,压力能不大吗?
隔着上万米距离,就能靠火炮轰击到目标地点,指哪打哪。
唯一约束李某人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炮弹的供应。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榴弹炮弹更重,装药更多,射起来的时候爽了,后勤框框吃土。
但不管怎么说,仅一次炮火齐射,就让混成旅团损失近半,几乎失去了战斗力。
着实发挥出了炮兵应有的威势。
“忻县南部不易部署重炮,调105榴弹炮向南压进5公里,盘点弹药储备,看样子我们要再多造一个化工厂来生产炸药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