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决定文明存亡的“终焉壁垒”战役的硝烟,并未随着规则蛀孔的弥合与“虚无之噬”的退却而立刻散尽。它化作无形的烙印,深深铭刻在星盟的每一寸疆域、每一艘战舰的伤痕、以及每一个幸存者的灵魂深处。战役结束后的数个星轮,星盟并未立刻迎来欢呼与庆典,而是陷入了一种劫后余生的、混合着巨大疲惫、深切悲恸与沉重反思的静默。
“星火之始”核心城市,昔日流光溢彩的能量网络黯淡了许多,街道上行人稀疏,气氛肃穆。宏伟的英灵殿内,新增的阵亡者名单如同冰冷的星河,蜿蜒盘绕至穹顶深处,无声诉说着代价的惨烈。重建工作已在废墟上有条不紊地展开,但进度谨慎而缓慢,不仅要修复物理的创伤,更要抚平规则层面的细微裂痕,以及人们心中那被虚无阴影掠过后的寒意。
伊芙琳·星痕站在重建中的指挥中心最高了望台,俯瞰着下方忙碌却沉默的景象。她的面容消瘦了些许,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邃坚定。战役的胜利,并未带来丝毫轻松,反而将更沉重的担子压在了她的肩上——带领一个伤痕累累却潜力无限的文明,真正踏上那条被赋予了宇宙级使命的“归源之路”。
她的案头,堆积着如山的报告:各舰队的损失与修复评估、边境规则稳定性的持续监测数据、与“星灵遗韵”初步接触的总结与分析、以及对那场战役中诸多超常规现象的初步研究……每一份都关乎星盟的未来。
首先,是关于莉亚娜的状况。她在耗尽心力引导秩序金线、直面“虚无之噬”后,已昏迷了整整十个星轮,始终被一层温和而稳定的秩序光茧包裹,安置在医疗中心最核心的监护室。艾妲教授团队的最新报告显示,莉亚娜的生命体征平稳,能量层级非但没有跌落,反而在光茧中以一种难以理解的方式缓慢增长、蜕变,仿佛在进行着某种深层次的进化。但她的意识何时能苏醒,苏醒后又会是怎样的状态,无人能知。伊芙琳每日都会抽时间前往探视,看着光茧中那张宁静却仿佛承载了整个宇宙重量的脸庞,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感激、担忧,以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其次,是“深穹之眼”的现状。那颗曾经脉动着混乱与秩序的心脏,在战役中彻底苏醒并释放出浩瀚力量后,并未恢复之前的沉寂。它依旧悬浮在“静默深渊”隔离区内,但其形态已发生根本性变化——通体呈现出一种纯净而深邃的湛蓝色,表面不再有混乱的波动,只有无数秩序光粒如同星河般沿着玄奥的轨迹缓缓流淌。内部那个巨大的“锁”状符号清晰可见,散发着温和而威严的气息。它不再是一个需要封印的威胁,反而像是一个进入了某种“待机”或“沉思”状态的古老守护者。研究团队在极度谨慎的前提下,尝试进行低强度的能量接触和信息传递,得到的回应是沉默,却并非冰冷的拒绝,更像是一种……等待。
然后是“星灵遗韵”。战役结束后,那被称为“星旸”的液态星辰并未离去,而是停留在星盟疆域外围,如同一颗谦逊而忠诚的卫星。使者曦光的光体变得更加凝实,他与星盟高层,尤其是艾妲的科研团队,建立了初步但深入的技术与信息交流机制。“星灵遗韵”分享了大量关于宇宙古老历史、规则结构、以及对抗混乱的宝贵知识,其价值无可估量。他们确认,“虚无之噬”的此次退却,并非终结,低语者及其背后的终极混乱绝不会放弃。它们如同宇宙的暗面,会不断寻找秩序的薄弱点,卷土重来。同时,曦光也透露,“星灵遗韵”并非唯一的古老秩序守护者遗存,在无垠的宇宙中,或许还存在着其他如同他们一样,在漫长岁月中坚守或沉睡的“火种”。建立更广泛的秩序联盟,被提上了议程。
然而,希望之下,潜流依旧汹涌。
雷恩领导的军事与情报部门,在清理战场和监控边境时,发现了许多令人不安的迹象。那些溃逃的“克洛诺斯吞世者”残余舰队,并未完全撤走,而是在星盟势力范围的边缘地带化整为零,如同幽灵般游弋,偶尔会袭击落单的商船或前哨站,行为模式更加残忍和不可预测。分析表明,他们似乎并未从低语者的蛊惑中清醒,反而在失败后变得更加癫狂,其舰船残骸中检测到的混乱能量残留有增强的趋势。
更深远的情报来自“星灵遗韵”共享的古老星图和对“回声网络”的更深层解读。宇宙中,类似于“寂灭旋臂”规则蛀孔的“高熵区域”并非个例,至少有另外三处规模稍小但性质相同的“宇宙伤疤”已被标记。而且,有微弱的迹象表明,在那些区域的附近,存在着一股……与“吞世者”风格迥异,但同样对规则异常现象抱有极大兴趣,并且行事更加隐秘、技术路线更加诡异的势力在活动。曦光将其暂称为“虚空拾荒者”,并警告星盟需保持警惕。
这一日,伊芙琳正在与艾妲、雷恩以及曦光(通过全息投影)召开关于未来战略方向的联席会议,讨论的重点是如何在重建、防御与主动探索之间取得平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