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荔枝免费小说 >
            都市 >
            逆世雄图 >
            第1266章 仁心验药,证药惠民堂
        
            荔枝免费小说 >
            都市 >
            逆世雄图 >
            第1266章 仁心验药,证药惠民堂
        
    黄三炮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往药道惠民堂走时,验药箱里的《民间验方集》正随着步伐轻晃。封面是用蓝布装订的,边角用棉线缝补过,内页贴着泛黄的药方抄件:有治风寒感冒的葱姜汤方、调理脾胃的山药粥谱、缓解腰疼的艾灸穴位图…… 每张方子旁都标注着 “适用症状”“用法用量”“惠民价格”,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 “义诊铜铃”,铃身刻着 “医者仁心” 四字,铃口因常年呼唤病患已磨得光滑,此刻在惠民堂的药香里泛着温润的光。
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本源珠正与半块清代义诊时的药碾残片共鸣,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甲上的水脉纹漫出淡金色的雾,混着远处传来的刷卡声 —— 那是高价诊疗费的支付声。两人刚推开刻着 “悬壶济世” 的木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心头发沉:原本摆着脉枕、药碾、义诊桌的药堂,如今装着玻璃隔断的 VIP 诊室,“专家诊疗费” 的价目表贴在最显眼处,主任医师 3000 元,副主任医师 2000 元,而角落里的 “惠民诊台”(给穷人看病的木桌)被改成了 “收费处”,桌上的算盘被 POS 机替代,旁边的 “赠药登记本”(记录免费送药的册子)被踩在脚下,册封的 “穷人药不要钱” 字样沾着钞票的油墨。
“爷爷你看,他们把救命的地方变成抢钱的窝了!” 小家伙指着最豪华的 VIP 诊室,里面的医生戴着金丝眼镜,没等老人说完症状就开了一堆检查单:“先做个全身 CT,再查个基因测序,最后做个肿瘤筛查,全套下来两万八,能报销三成。” 仔细一看,老人只是咳嗽了两声。惠民堂中央的 “煎药坊”(免费代煎汤药的小厨房)被改成了 “进口药专柜”,玻璃柜里的 “抗癌神药” 标价五万一瓶,标签上全是外文,旁边的 “代煎登记牌”(写着 “免费代煎,当天可取” 的木牌)被换成了 “加急费 500 元” 的告示,牌缝里还夹着张没撕完的催款单。更刺眼的是电子屏上的字:“高端医疗,尊贵体验 —— 进口设备,专家坐诊,花钱买健康”。
黄三炮走到被遗弃的惠民诊台前,伸手擦去上面的灰尘 —— 桌面的木纹里还留着无数个脉枕的压痕,最深处能放下三根手指,桌腿上的 “义诊三百天” 刻字虽已模糊,却仍能看出常年使用的痕迹。他从验药箱取出些麻黄、杏仁、甘草,都是治疗风寒咳嗽的普通药材:“这叫‘三拗汤’,” 他往诊台的旧址上一摆,“麻黄去节,杏仁去皮,甘草炙过,三药同煎,一碗药只要八块钱,喝两次就好,哪用做全身 CT?” 说话间他已找来个砂锅,往里面加了些生姜和葱白:“你看这葱姜汤,对付风寒感冒比啥检查都管用,那些动辄上万的检查哪有这实在?”
惠民堂老板惠伯穿着阿玛尼西装走来,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是各诊室的 “创收排名”。他踢了踢旁边的药碾:“黄师傅别太天真了,现在谁还靠几毛钱的草药赚钱?我这 VIP 诊室用的都是进口设备,专家都是留洋博士,比你守着砂锅强多了。” 他指了指墙上的利润表,“看见没?这月纯利润五百万,够你义诊十年!”
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往 “进口神药” 的展柜前一放。老鳖似乎嫌药瓶的塑料味刺鼻,猛地对着展柜喷出股清水,瓶身的标签被冲掉一角,露出下面的 “国产普通药” 字样,说明书上的 “抗癌” 功效是后来贴上去的。“大家快看!” 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这就是换了包装的普通药!爷爷说真治病得对症,像这样 ——” 他拿起黄三炮刚熬的三拗汤,递给出诊的老人,引来几声感激。
新出现的老中医民伯背着个藤编药箱走来,箱子里装着诊病的工具:脉枕、银针、听诊器(老式的),还有一本泛黄的《义诊日记》。老人翻开日记,里面记着五十年前的行医心得:“治咳嗽,先看舌苔,再听痰音,风寒的苔白,风热的苔黄,不用开单也能断得**不离十”。“当年我师父带我义诊,第一桩事是学共情,他说‘病人来求医,是把命交给你,不能只盯着人家的钱袋子’。” 他指着检查单上的 “基因测序”,“这老人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子,哪用查基因?纯粹是折腾人!”
惠伯被说急了,从电脑里调出 “智能诊疗系统”,屏幕上立刻显示出 “症状 - 检查 - 用药” 的流程图:“看好了!这系统能根据症状自动开检查单,比你望闻问切精准多了!” 他输入 “咳嗽”,系统立刻弹出二十项检查建议,“等会儿对比下,看你土法诊病和我这‘科技医疗’有啥不一样!”
黄三炮没接话,从《民间验方集》里翻出张 “四诊要诀”,上面用朱砂写着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他拿起脉枕,往惠民诊台上一放:“这叫‘脉诊’,” 他指着一个老人的手腕,“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这老人脉浮苔白,明显是风寒,机器哪懂这细微差别?” 说话间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凑过来说:“孩子发烧三天了,医生让住院输液,您能看看吗?” 黄三炮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来,试试这推拿手法,比输液管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