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悬疑 > 那些年,我在下面兼职的日子 > 第530章 数十年间行善

那些年,我在下面兼职的日子 第530章 数十年间行善

作者:亓宜 分类:悬疑 更新时间:2025-07-08 09:47:23

陈易疑惑的看向身边的小仙侍,问道:

“不是都弄好了吗,什么地方还用寿星亲自去?”

小仙侍恭恭敬敬的回答:

“回真君,寿星应当是去一善人处赐寿。”

陈易倒是好奇了,究竟是个怎样的善人?

小仙侍快步走向玉桌,拿起了上面一张字体,陈易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徐桂梅:愿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这名字好像有点熟悉,似乎在哪里见过;

于是陈易将手轻轻放在那个名字上,徐桂梅的过往立刻闪现。

陈易这才发现,的确见过,这位老人曾上过新闻头条呀!

徐桂梅年轻时,就是出了名的好人;

左邻右舍谁忙不过来,只要跟她吱个声就行。

看孩子、喂猪、做饭、甚至谁家去了老人要守夜,她都爽快应承,从不讲任何报酬;

村里只要办红白喜事,徐桂梅总是第一个到场搭把手,扫地做饭,忙前忙后。

可以这么说,徐桂梅帮过全村人,几乎大家都受过她的恩惠;

甚至连隔壁村,也有不少人心怀感恩。

多年前,那时的厦铺河既没有桥,也没有船,邻村上学的孩子们不敢淌水而过河;

这时,徐桂梅出现了。

她嘱咐自己的儿子,一次又一次地背着这些孩子过河,确保他们能够安全抵达学校;

她的善,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几十年间一直不断。

厦铺河边上有个亭子,是周边几个村村民出山的必经之地,一趟少说要走十里路;

打小在大山里长大的徐桂梅,深知赶路后对茶水的渴望;

去别人家讨水喝吧,面皮薄的人开不了口,开了口也不一定讨得到。

要是有人及时送上一壶茶,那该有多好?

时年六十岁的她,将心比心之下,默默煮好茶水,送到河边,给过往行人送去一口甘爽。

不锈钢茶缸里,盛着大半缸微褐色的茶水;

茶水中浸着一把竹水勺,已被摸得溜光水滑...

简约古朴的亭子里,凉茶静静散发着香气;

喝上一口,茶香合着川芎药香沁人心脾,一扫赶路的燥热。

一年又一年,河上架起桥,河边修了路,简陋茶摊变身气派茶亭;

山里每天都有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每年3月至11月,徐桂梅那缸每天准时奉上的茶。

看起来简单的一缸凉茶,也不简单;

每天晚上,用土灶铁罐烧好水,泡上茶叶和川芎,让其自然放凉。

早上6点,准时将茶水茶具送到桥头;

晚上收工后,将茶缸和茶杯收回,剩下的茶水倒掉,茶具清洗干净。

金山脚下,厦铺河边,一壶凉茶香了35年,暖了无数路人的心;

藕塘村里,桂梅亭内,一个身影忙了35年,持续释放淳朴善意。

阡陌之间,街巷之中,一种精神传了35年,引领乡邻向善向美~

村民们都喊徐桂梅“二妈”,对她每天风雨无阻的行动有种矛盾的情绪,既佩服却又不甚支持;

佩服的是,送茶虽是小事,坚持一次两次可以,一月或一季也行。

但几十年如一日,鲜有人能做到!

不甚支持是因为,二妈已经九十高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万一路上摔跤怎么办?

可徐桂梅没有听这些劝阻:

“大家喝惯了我的茶水,习惯了路过这里就有茶喝。只要我还能动,茶一天都不能断!”

在老人看来,这缸茶水,是她与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延续了35年的约定,必须遵守;

约定无声,大爱无言,一种与人为善、勤劳守信的风气,在这个村这个镇,默默地流传开来。

“弘扬桂梅精神,德泽四方乡邻”的标语,写在村中最显眼之处;

“百善能行千里路,三山共煮一壶茶”的楹联,刻在桂梅亭的檐柱上,醒目又传神。

“石湾有个老妈妈,思想品德真不差;桥头烧了一缸茶,路人喝了都念她”

这是村民梁云娣有感而发创作的山歌,“桂梅精神”随之流传,涵养了全村乃至全镇的好风气。

河上的桥修了两次。第一次是2009年建只能人行的铁索桥;

家境贫寒的徐桂梅,捐了自家的几分地,一壶接一壶地给施工人员送上茶水。

第二次是2020年建可通农用车和小车的钢筋水泥浇筑的石湾大桥,老人不仅每日几趟地送茶水,还带头捐了1000元钱。

桥边竖的石碑上,捐款名单第一排就有徐桂梅;

这1000元,有800元是后辈看望老人时给的。

“桥是国家出钱修的,别人给我的钱自然捐给国家。”

徐桂梅淳朴的话语中,是不掺杂质的赤诚之心。

在她影响下,村民们踊跃捐款,你500元、我1000元、他1500元;

家境好的多捐点,不好的少捐点…

短短时间,就凑了30余万元,大桥第二年端午前夕顺利通车。

2018年,通山县文体新局驻村工作组发现之前所谓的茶亭,不过是桥头的一个石墩;

上面搁着茶桶,桶上用雨伞遮盖;路人虽能解渴,但有诸多不便。

于是以徐桂梅老人的名义建起一座茶亭,作为弘扬“桂梅精神”的符号。

“一位老人不掺杂任何利益,自身也困难,几十年给路人施茶,这是对家风民风、精神文明的最好传承。”工作组组长夏八喜说。

桂梅亭建起后,五年多来,徐桂梅老人除了每天烧茶送茶,还承担了亭子和旁边广场的卫生;

亭子里的石桌、扶手、座位每天都要抹一抹,广场两天扫一次。

这两年,老人年岁渐高,腿脚不再利索;

体质也大不如前,儿子郑远托渐渐承担起更多的送茶事务。

“我百年之后,儿子接着烧茶送茶!”这是徐桂梅老人的承诺,也是她的底气。

面对母亲的嘱托,郑远托点头道:“不用她吩咐,我知道这缸茶断不得。”

看过这些过往,陈易这才明白寿星是要去做什么;

这样的善人,必须让她身体无恙,岁岁安康!

喜欢那些年,我在下面兼职的日子请大家收藏:(064806.com)那些年,我在下面兼职的日子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