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士兵们在前线的奋勇杀敌,还是百姓们在后方的默默支持,都将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侵略者知道,华夏的土地不容侵犯,中国的人民不可战胜。
而小鬼子们的争功之心和盲目自信,终将成为他们失败的导火索。他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如同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泥潭,越挣扎就陷得越深。
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较量。
华夏军民将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一段壮丽的抗战篇章,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焦作区域,一场关乎战局走向的较量正悄然拉开帷幕。小鬼子第20师团,第39旅团和第40旅团的一举一动,早就在徐虎带领的侦察团严密监视之下。
徐虎和侦察兵们如同敏锐的猎鹰,穿梭于山林与村落之间,将小鬼子第40旅团,以及39旅团的进攻路线和兵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战术计划制定完成后,特战团的将士们迅速投入到了战斗准备之中。他们按照计划,在小鬼子第 20 师团的行军路线上进行了精心的布置。
徐虎带领的侦察团,根据不同的情况,派出了所有兵力,分别配合不同的部队,率先出发,他们像一群幽灵一样,在山林中穿梭,密切监视着敌人的一举一动。
他们利用望远镜和地图,准确地记录下敌人的位置、行军速度和兵力部署情况。
在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局势犹如变幻莫测的风云,时刻牵动着每一位抗日志士的心。
战火的硝烟弥漫在每一寸土地上,枪炮声、喊杀声交织成一曲悲壮的战歌。陈振华,这位足智多谋、心怀大义的将领,正密切关注着小鬼子的一举一动,谋划着一场巧妙的战斗,以减少八路军战士们的伤亡,给予日寇沉重一击。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陈振华制定了一个巧妙的佯攻策略。他把目光投向了杜易得带领的骑兵团。
骑兵团,犹如一支迅猛的利剑,具有快速机动的优势。在战场上,骑兵的冲击力和灵活性是其他兵种难以比拟的。
陈振华把杜易得叫到跟前,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计划。他神情严肃地说道:
“义德,此次任务至关重要。小鬼子的警惕性很高,我们必须先削弱他们的侦察力量。我决定让你们骑兵团装作佯攻的样子,对小鬼子最前方的骑兵侦查中队展开偷袭,将小鬼子的骑兵侦查中队一举歼灭。”
杜易得听后,坚定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旅长,您放心,我们骑兵团一定完成任务!”
陈振华接着说道:“骑兵团运动时发出巨大声响,虽然无法阻止小鬼子的大部队,但对于小鬼子前沿的侦察兵和工兵来说,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让你们提前部署在一个90度角山坳的拐角之处。这个地方十分隐蔽,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屏障,哪怕是小鬼子的工兵和侦察兵提前进行侦察,不到跟前也很难发现你们的踪迹。”
杜易得认真地听着,心中对这个计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他深知此次任务的危险性,但他更清楚这对于整个战局的重要性。
陈振华心里有着清晰的盘算,他要用骑兵团一营近五百多人的兵力,去攻打小鬼子一个骑兵中队的侦察兵。
虽然小鬼子的第77联队谨慎有加,但陈振华相信,只要策略得当,骑兵团一营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杜易得接到命令后,立刻带领骑兵团一营行动起来。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他们骑着战马,悄无声息地来到了预定地点。在山坳的拐角处,他们隐藏好自己,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
山坳的拐角处,四周是高耸的山峰,树木郁郁葱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骑兵团一营的战士们小心翼翼地将战马安置好,所有的马蹄上都裹了布条,尽量不让战马发出太大的声响。
他们分散隐藏在各个隐蔽的位置,眼睛紧紧地盯着前方的道路,等待着小鬼子侦查骑兵中队的出现。
杜易得在队伍中来回巡视着,不时地轻声提醒战士们注意隐蔽。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期待。他知道,这次任务不仅关系到骑兵团的荣誉,更关系到整个战局的走向。
战士们们静静地隐藏在那里,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他们忍受着蚊虫的叮咬,忍受着长时间蹲守的疲惫,但没有一个人发出怨言。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等待时机,给予小鬼子致命的一击。
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了出来,吓得一匹战马轻轻地嘶鸣了一声。杜易得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迅速地转过头,狠狠地瞪了那匹马一眼。好在小鬼子距离还很远,并没有听到声响,虚惊一场。
杜易得走到那匹马旁边,轻轻地抚摸着它的脖子,安慰道:“乖,别出声,等会儿有你大展身手的时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