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大耳的摊位离开,往前又走过几处地摊,常顺看见了两名认识但不算熟的一线寻宝人。
这两人也就是他之前在HP区老北门福右路古玩市场交流会见过的一高一矮两名“苏”省人。
那次他还买过他们的铁斧、秤砣。
或许都是用机器寻宝之人,所以他对二人的印象很深刻。
此时他俩摊位前围着的人不少,看上去生意很不错。
常顺看见他俩时,两人也看见了他。
三人相互间微笑了下,算是打了招呼。
同时,高个子的摊位前有人看好了想要购买的东西,问价道:
“老板,你这个铜镜多少钱?”
相对于上次看见的两人摊位上摆放着的物品,这次他们还批发了一些假货——瓶瓶罐罐、串串、玉石类物品等放在地摊上售卖。
上次他俩出售的主要是铜钱、铜元,一些金属杂件,非金属类物品很少。
毕竟去户外探测寻宝,遇到的大多数都是金属材料的制品,想弄到完整瓷器或者玉石制品很难。
现在多摆放了一些物件,肯定也是为了多赚钱。
目前的年代,售卖假货的生意,超过那些单纯只卖真货的人,仅仅靠卖真货赚钱,还是有些慢了。
顾客所说的铜镜是清朝时期的“长命百岁”铜镜。
铜镜不大,直径约七八公分。
“200!”
高个子看了对方一眼,说价道。
“100卖不卖?”
顾客还价。
“不卖,最低150!”
铜镜是真铜镜,要是假的,高个子估计就同意了。
常顺看过两人的摊位,除了瓶瓶罐罐、串串、玉石制品,这次哪怕是钱币或者金属杂件,也都多了一些假货。
假货利润大。
就拿铜镜来说,批发过来的成本,一个或许只要十块二十块钱,高档点的三五十块钱,但是卖出去都是几百、几千甚至更多。
那些值钱的古币也是一样,卖一个出去,利润或许都是几十倍。
“这个小罐子呢,多少钱?”
顾客又指着一个粉彩的仕女人物罐问价。
罐子成年人拳头大小,是个新的。
“600!”
高个子又回了一句。
“300能卖吗?”
问价之人对半砍价。
“你再加点!”
“不能加了,这样,铜镜跟罐子,我给你450块钱,能要我就一起买下来,不行我就不要了!”
顾客这样说,高个子装模做样的犹豫了片刻同意了。
之后两人完成了交易。
这笔买卖,铜镜是其探测寻宝找到的,罐子估计最多是二三十块钱批发过来的,400块钱的净利润。
可谓是相当的赚钱。
与此同时,矮个子的摊位前也有一名顾客拿着一个玉石把件正在讨价还价:
“这个玉虎你再优惠一点,我给1500怎样?”
常顺看了看他手里的玉虎,仿西周时期的玉虎形状,颜色褐色,看上去有人为的做旧痕迹。
但对于目前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大多数进入古玩行业的普通人,他们并不了解各种做旧。
越是看着旧的物件,他们往往会认为是真的。
要是真了解了,也不会出现很多老年人购买的物品,到后来满屋子放着的基本上没有一样是真品的情况。
哪怕是后世20年之后,依然有不少不懂行的人专买假货地摊上的物品。
这些人同样是花了高价购买。
不是说在假货地摊购买的假货就一定便宜,傻子、憨子任何年代都有!
“1500的话,我早就卖出去了,最低1800,能要你就要,不要我卖给别人。”
矮个子善于察言观色,见对方十分喜欢这个玉虎,所以即便知道东西是假的,也要把利润做到最高,把业务做到最好。
这一高一矮两人开始顺带着售卖假货,肯定是发现了别人卖假货很挣钱。
甚至比他们辛辛苦苦、风吹日晒的到处跑,寻找真货还更加有利可图。
所以才在之前售卖真货的前提下,也掺杂了很多的仿品。
“行吧!1800就1800。”
顾客想了片刻,同意了这个价格,之后就付了钱。
把玉虎当个宝似的好好收了起来,生怕别人发现他捡漏了的样子。
这玉虎,恐怕很长一段时间此人都会小心珍藏。
直到有一天拿出来让懂行的人看,别人告诉他是假货。
他不但不相信,还会说别人不识货,故意说他的东西不值钱。
这种人很多,自欺欺人,时间久了,他们也明白了,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
两人的摊位前,购买假货的顾客并不少。
没有再管其他人,常顺也开始在他俩的地摊前看了起来。
对于他自己来说,真假自然是看得出来的,挑选了一遍,他购买的物件不多——6颗老琉璃珠子、两颗绿松石材质的管珠。
一回生,二回熟。
上次他只是跟他们闲聊,并没有询问二人的一些基本情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